翁振涛
发布时间:2025-07-28 点击量:11
文/董先进
“厚德载物”,在华液董事长办公室进门的左手边,醒目的四个字,出自于《周易》中的“君子以厚德载物。”指道德高尚者能承担承担重大任务。宁波华液机器制造有限公司的创始人、宁波千普机电液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翁振涛,从小就受家庭环境熏陶,将自己的信仰贯彻到底!
翁振涛是一位成功的“人”,这个“人”是多元化的人,不仅是在企业经营方面,包括产品研发,企业管理,以及慈善方面,都有着杰出的贡献。能让他成功实现自我,并且完成自己想要完成的使命的原因,在于他对于人才、对于企业的关爱,更是源自于他内心深处的家国情怀、感恩的心与坚持不懈的精神。
求知之心即主旋律
“我从小家里是几乎不给买玩具的,那时候的经济条件不允许,市场上也很少有玩具卖,想要玩玩具的时候,就自己用一些制作工具,如刀具,钻头等等,去动手做一些玩具玩。”这是我们在采访中听到的翁振涛比较有意思的一段童年记忆。
每个人的童年都是难忘的,放在翁振涛身上也不例外。家境条件不是特别理想的他,追求快乐的过程是依靠着自己的双手,这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让他的动手能力越发强大,想法之于实践的思维能力不断提高,这让我们也不免联想到后来翁振涛在液压方面的造诣,真的可以说是冥冥之中“命运”的安排。
“求知之心”时刻影响着翁振涛的成长历程。在学业上,翁振涛在读书时期的成绩一直是他骄傲的资本,谈吐之中我们可以深刻地感受到他对于自己学习成绩的自信。这中间也有一段小插曲。“文化大革命”的时代背景下,高考的取消让翁振涛并没有在高中毕业之后立马赶上高考,作为应届生的他,毕业后只能回家等待分配工作,他不愿干等,就当起了临时工。印象最深的就是蛋糕店当搬运工的那段经历,现在回想还真的觉得挺有趣的。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里有一句话说得非常好:“当你全心全意梦想着什么的时候,整个宇宙都会协同起来,祝你实现自己的心愿。”这句话用在翁振涛身上再合适不过了。
1977年,“文化大革命”宣告结束,为了把这中间耽误的十年时间给弥补回来,高考的恢复仿佛成为了第一时间的第一任务,此刻的翁振涛正在蛋糕店里面做仓库的临时搬运工,这时候他的高中班主任老师第一时间找到了他,让他参加母校的高考复习班,十几届往届,应届及在校大学生,参加入班考试,最终他考入了四十几人的首届高复班。
翁振涛那时候17岁,17岁是一个很迷茫的年纪,而翁振涛义无反顾地辞职了,下定决心考大学,全心回家复习备战。最终的结果我们都知道翁振涛抓住了这个难得的机会,成功“上岸”,登顶浙江大学流体传动与控制专业。这是当时全国顶尖的液压传动专业,拥有着这个领域最好的老师。
进入大学后,翁振涛并没有飘飘然,“求知之心”仍然是怀揣着对于知识的渴望,因为经历过文化大革命这段艰难的历史,他看到了曾经那个被荒废的时代,强大的责任心让他第一时间想到了这一批被高考拯救的少年。作为国家的中坚力量,重担落在了自己的肩膀上,要承担起来,“科技报国”的念想植入进了翁振涛的心中——“少年强,则中国强!”
披荆斩棘坚持不懈
其实选择“液压之路”,也是机缘巧合。在当年填志愿的时候,和现在的不同是在不知道自己分数的情况下填志愿,所以存在着不确定性。从翁振涛口中我们得知,当时的三个志愿分别是,大连海运,南京航空航天,以及后来所进入的浙大。他把浙大放在第一位也是因为想离家乡近一点,互相会有照应,至于最终选择“液压传动与控制”专业,也仅仅是因为同学家长的意见,所以也不存在是因为喜欢的原因。
但是在进入大学后的学习中,翁振涛发现自己真的很适合这种工科类专业。这个专业强调的就是“思维敏锐”,对于细节的把控和结论的梳理,到研究成果的诞生,这也和他年少时候养成的探索思维息息相关。
进入大学的第一次英语摸底考试,翁振涛印象特别深刻,几乎交了白卷。他当时就很懵,刺激着他决定要拼命学习。浙大的夏天极其炎热,晚上在宿舍大大的汗珠往下落,没有办法了,只好到平顶的的行政楼屋顶学习,从早上五点半起床到晚上十一点半回宿舍,翁振涛的学习成绩突飞猛进,对于自己的课程内容,都能够完全吃透,就像他老师说的那样,“只要上课讲过的,只要书上有的,没有翁振涛不会的”。
其实爱读书这方面也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他从小受到了父亲的影响。在翁振涛心中,父亲可以说是个“读书人”。父亲对于哲学非常的热爱,喜欢钻研马列主义,怀揣着儒家情结,年少的翁振涛跟着父亲后面也读过很多书,虽然不一定看得懂,但就是这个过程让他爱上了钻进新事物的海洋,让新的知识充实自己,完善自己,提高自己。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命运多舛,每一个人在通向成功的路上,都经历过披荆斩棘,翁振涛在那个艰苦的时代也不例外。刻苦学习,成绩名列专业前茅,带来的也不一定都是正向的、积极的结果,他的身体因为过度疲劳,在大二下半学期得了病毒性心肌炎。
病魔打乱了他的生活,但是翁振涛一开始并不在意,直到后来真的很严重,他才不得不住了院。住院期间的他一边治病,一边学习,同学老师们也经常来看望他,给予他鼓励,让他有了坚持下去的动力。那年,他19岁。对于翁振涛来说,是一个人生的转折点,是人生的一次巨大历练。特别是在医生的口述中,当他听说自己可能活不过30岁的时候,和同龄人一样,他也是个孩子,有年轻人的情绪,没有太多的人生阅历,在他的人生才刚刚开始的时候,上天给了他一记重拳,但他并没有被打倒。生性乐观的翁振涛在当时便暗暗立下了“遗嘱”,没有什么特别的内容——“规划了当下的生活,想着更有意义的活着”。这段经历让翁振涛养成了乐观的、冷静的心态,从来没有因为困难而选择放弃、而惊慌失措,甚至是有了抗衡一切的勇气和决心,这也成为了他人生一笔宝贵的财富。
创业初期,艰辛是主导旋律,困难是家常便饭。
1989年6月,在离开人生第一站“东海液压件厂”之后,翁振涛为了心中的理想,开始了艰辛的创业之路。自主择业,受忠于朋友的照顾,在创业初期得到了不少的帮助。镇海“四达”塑料厂就成为了翁振涛的第一个“孩子”。
1991年10月,翁振涛按照自己的规划和对于时局的把控,让技术和销售入股相结合,与另一位伙伴合作,诞生了“江北四达液压件厂”,核心技术是他自己所设计并改进的节流阀产品。他与另一位好友相互扶持,一个负责核心技术以及销售,另一个负责生产管理,很快“孩子”就慢慢步入正轨,逐渐长大……大学毕业十周年的同学聚会如约而至,大家看到了翁振涛的公司业绩蒸蒸日上,也想着能够与其合作,翁振涛则是想让自己的“孩子”更加强大,有一天能够完成自己的理想,于是“法克机电有限公司”成为了他人生第三个路口,主要生产技术含量更高的系列产品。然而顺风顺水的日子终究没能长久,由于经验不够,想要成功的心态太过急切,于是就出现了饼画得太大,资金过于分散,现金流控制不足等等一系列问题。另一方面也因为当时制造业对于国产液压元件的不认可,虽然翁振涛对于换向阀的改造非常成功,但没有市场的推动,仍然无法让前期的投资得到及时的回报。于是恶性循环,亏损越来越大,一起合作的同学也有些扛不住了,心生退意,唯独翁振涛坚持不懈,不愿意放弃这个充满潜能的“孩子”。在如此艰难之际,他决定将“四达”和“法克”整合成一个工厂,开始自己一人独立经营,主要以液压元件为核心产业。
如今回忆起来,之所以能坚持到现在,一部分原因是源于翁振涛的优良品行,作为早期开创的一批民营企业,他响应党的号召,认同党的政策方针,关心员工。另一方面企业的技术含量高,特别是核心产品都由翁振涛亲自研发,产品的附加值很高。从早些年的“节流阀”到后来的“电磁换向阀”,现在的以比例阀,隔爆阀为核心的高端液压元件,他带领企业走向成功的关键永远都是核心产品。在本源上,翁振涛做到了坚守和提高,这是区别于“鱼腩企业”的根本。
放眼到现在,刚过去的新冠疫情,对于华液的影响几乎微乎其微,靠的就是底蕴。多年在行业中根深蒂固的技术,高能量密度以及无可替代的核心竞争力,让华液的销售额与订单量在疫情之后迅速恢复并且还出现了大幅的提升。
今天的华液从运营到管理,都成为了同行业的标杆,得益于什么?得益于的就是翁振涛那句“想着更有意义地活着”。他的这份乐观,这份境界,这份无所畏惧,以及面对任何艰苦困难永不言败的魄力。
心怀感恩爱才好士
“我的厂那个时候很小,但是老师帮助了我很多”,这是翁振涛经常谈及的一句话,母校对于翁振涛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他创业初期最艰难、拿不出来钱的时候,是他的导师借款帮他凑齐了创业资金。他的同学中很少有从事液压元件创业的,翁振涛是个例外。在他还是学生的时候,他的老师授予其知识,而他后来能够拥有核心技术,这些知识的确功不可没。作为创业者的时候,他的老师依然是他坚强的后盾,在财力和研发上无私地帮助他。
那是在1997年,当翁振涛的厂终于开始盈利的那一刻,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自己的老师,也是第一时间还清了老师当时求助给他的资金,甚至在那个盈利并不是特别充裕的情况下,他还在母校设立了“华液奖学金”。老师问他现在的经济状况是否允许,他也是斩钉截铁地回答道:“每年给我们机械系的老师们五万块钱还是拿得出的。”这些年,翁振涛对母校,对母校老师,甚至对母校学生所给予的帮助数不胜数,包括设立奖学金,提高奖学金额度,资助学生课题及老师们的各类项目,以及赞助母校教学楼的建设等等。不仅是对于母校,作为一名名副其实的慈善家,翁振涛对于社会的回报也是可圈可点,近些年来对于教育事业也是尤为上心,他奖励了很多优秀中小学生老师和成绩优异的同学,设立了总额七百万元的“华液慈善扶贫基金”“千普慈善教育扶助基金”等冠名慈善基金,促进了祖国教育及慈善事业的蓬勃发展。
翁振涛对于“华液”的爱,在员工身上,也体现的淋漓尽致。一个健康的身体是做任何事情的前提。翁振涛为员工们建立了体育活动中心,包括篮球场、乒乓球场、羽毛球场等等,一方面是为了让员工在锻炼中能够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另一方面更是丰富了员工工作之余的文化生活,有利于公司的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的建设。在生活这一块儿,翁振涛的宗旨就是让员工全心全力工作之余,尽量不用担心任何生活琐事。最现实的对核心员工的买房置车,翁振涛也为他们分担了一些困难,发放了相应的津贴,也体现在有效地解决员工子女上学问题,本身注重“求知”的翁振涛更是这方面积极扶持,让“华液”从一个“公司”转向成更像是一个“家庭”。
“重视人才培养”,“强调人才合作”,这两点充分体现了翁振涛的爱才好士,求贤若渴。这些年来对于母校的机械系毕业生,翁振涛极其关注,广纳贤士,给予其待遇也是非常可观。不仅仅如此,翁振涛对于进去公司的这些人才的在职培训,继续教育方面也没有停滞,更是做到了良好衔接,鼓励大家积极提升自己的能力。之前有一位在职员工就是在“华液”的工作期间,备考浙大研究生,继续深造,最终成功上岸,翁振涛看到这一幕特别高兴,第一时间帮助这位员工提供了读硕期间的所有学习费用,财力物力上大力支持。对于人才的培养并没有只是停留在公司的这些核心人员,翁振涛对公司内的技术性工人培训也是抓得很紧。工人们还可以继续求学深造成为高级技师,这期间其所面对的经济上,生活上的困难,公司尽全力解决。公司花精力大力培养其职员的上进心,求知欲,去完善自我,提高自我。这是什么?这是一种大格局——“培养工人,员工拥有更高的职业素养,也是为了提高公司的整体实力。”爱才好士的翁振涛意识到了这样的“大格局”,并且从心底里愿意花心思,花精力去做,这也是他独具一格的成功之道。
家国情怀永驻心底
“华”是“中华”,“液”是“液压”,“孩子”的名字最能体现“家长”的美好期盼,而对于翁振涛。我们一直在强调的翁振涛的“理想”,他的理想是什么?他的最高理想是一种家国情怀——“振兴中华,实业报国。”为了让国产液压元件,以及其制造设备比肩世界的赤子之心。
液压元件在中国的生长环境非常的不易,面对进口元件的冲击,国人的刻板印象影响着国产元件市场的开拓。但正是有着像翁振涛这样一批热血的人存在,补足了祖国在这一个领域的短板,正向他说的那样,“从这些年开始我们也慢慢发现,大家对于国产液压元件开始逐渐信任,也是结合着目前紧张的国际形势,时机上也利于公司产品的发展和市场的争夺。”
但能够得到国家,得到社会的认可,本源是在于公司的健康运营,在于翁振涛的生产管理,政府让其维护的东西,党的号召以及政策方针,公司都会百分百支持。哪怕是增加了成本,哪怕是对公司短期的盈利有影响,这都没有改变翁振涛的本心——“沐浴在中国共产党的光辉照耀下茁壮成长,反过来为了让祖国傲视群雄而努力发展。”这是一种坚不可摧的情怀。关爱员工,保护环境。“承担第一位,受益最后位”,“对财富没有欲望,享受创造价值”,“每天来企业转转不是工作,而是对待孩子一样享受生活”。
“乐趣是在于创造价值,让别人去受益和享受”……从翁振涛的这些言辞中,我们感受到了他异于普通企业家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伴随着他,伴随着“华液”的成长,伴随着这一代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实现共产主义最高理想而勇往直前……
已经企业与本人审稿
确认人:翁振涛
确认时间:2021年6月17日
企业盖章:宁波华液机器制造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