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磊
宁波永新光学股份有限公司联席董事长
总经理兼技术总监
企业家要勇于踏入新领域,钻得更深、做得更细
国家为推动国产科学仪器的创新发展,解决行业“卡脖子”问题,瞄准进口替代,近五年来相关主管部门针对科学仪器以及应用各方面进行了多维措施的政策引领,支持科学仪器自主创新。我们作为民营企业的代表,制定了我国主导的首个显微镜国际标准,生产了用在中国的三个月球探测器上的卫星透镜,以及用在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研究微重力对活细胞影响的荧光显微镜,为我国太空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助力中国航天梦。
当前,全球发展不确定因素增多,但在诸多不确定性中,有两方面可以确定:一是对中国经济韧性和宁波经济基本面有信心。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和积累,已不是一般风浪所能动摇。年初,宁波锚定发展新路径,定下打造“六大之都”的目标,让企业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二是国家支持科技创新的决心不会动摇。2022年浙江省筛选了11家单位申报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最后4家入围,其中一半是宁波的,永新光学获二等奖。入围的大部分是硬核科技和制造业项目,国家的重视和支持让我们深受鼓舞。百舸争流,奋楫者先;中流击水,勇进者胜。对民营企业来说,唯有坚持自己的赛道,持之以恒地努力,不畏艰险地前行,才能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到更辉煌的高点。一是要继续加强力度,引进制造业方面高水平的服务商和研究机构。如此前宁波引进的工业互联网研究院、西工大研究院,建成两年发展势头良好,对本土制造业企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二是要建立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宁波拥有83家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352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如此多的细分行业龙头企业如果能将上下游企业串联带动起来,将会形成“龙头企业+上下游企业”的新生态,凝聚起创业创新的强大合力。三是将科研指标作为重要的衡量指标。宁波一直在强调“亩均效益”,不能光讲税收指标,科研投入应该纳入。从科研经费的投入指标来看,宁波的科研投入距离全省的平均水平还有一些距离。要赶上全省平均指标仍需要政府积极引导,企业继续努力。四是要上下齐心抓经济抓创新。聚焦重要目标,把基层干部的精力集中起来,比如说抓经济、抓创新、抓防疫,不要搞多目标,这对宁波经济发展,特别是下半年经济发展会形成更大的支撑和帮助。在全球发展有着许多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永新光学奋起直追,实现了一条清晰的阶梯式发展路径——从早期向领先客户学习基本的生产工艺与产品设计知识,到与高校院所进行产学研合作学习新产品开发,再到参与国家重大工程进行研发学习来探索前沿技术。我希望新一代的科技创新者除了关注模式创新以外,要勇于踏入新领域,钻得更深、做得更细。当今社会信息高度不对称,能够抓住的机会越来越少,只有真本事才能经得起市场检验。在未来,我们不能再沿用过去的惯性思维。随着国家强国建设的深入,我们要将永新光学建成在世界上值得尊重的知名光学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