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动态
联系我们
了解更多详细信息,请致电

0574-87189651

邮箱
ningbosr@163.com

微信号
yongshanglishihui

或给我们留言
会议通知
您的位置:首页 > 会员中心 > 会议通知

潘文龙:以传统文化涵养企业家精神

发布时间:2024-01-25  点击量:380

 潘文龙:以传统文化涵养企业家精神

潘文龙的创业历程,就是他追求文化的历程,从提升自身知识文化到企业管理文化,在提升文化中强大自己,强大企业。

打开潘文龙的微信朋友圈,看到的是与众不同的“圈风”,没有光鲜照人的自拍照,没有色香味俱全的美食图,也没有教人处世的哲理金句。占据他微信朋友圈九宫格的是各种风格的建筑照片:天元红木博物馆的古戏台,掌起镇洪魏村的古民居,台州椒江的老街,福州平潭海滨山庄……

参观潘文龙的公司,留给人的印象也与众不同。既有现代化的办公设施,时尚的娱乐大厅,更有古色古香的家具,珍奇的收藏,历史的典籍,领袖的照片……人们看到的是一个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完美结合的场所。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管理智慧是当代管理者的宝贵资源,对于任何一名从事现代管理的人而言,从这些智慧中汲取营养,是提升其管理能力与管理水平有效的手段。

打铁更要自身硬——

用文化知识武装自己

潘文龙的建筑装饰梦从油漆工开始。1979年,技校毕业的他,成了宁波工艺美术厂装修科的一名油漆工。1993年他“下海游泳”,出任集体企业鄞县民政现代装饰公司负责人。后来企业专制,更名为宁波文龙现代装饰公司、宁波保税区现代建筑装饰有限公司。1996年10月25日,《宁波日报》刊发题为《从油漆工到设计师》的文章,介绍了潘文龙的创业历程。慈溪坎墩的《十里长街》于2014年7月30日以《潘文龙与龙之现代建筑》作了报道。

成长过程需要付出犯错代价。1996年,成名后的潘文龙,吃尽“热心”苦头,吃尽“被告”苦头。当时因为替人担保,整整半年时间,差不多在被告席中度过。替人担保总额达400余万,潘文龙不得不卖掉办公楼,卖掉私家车来还账。此时的潘文龙,无心发展自己的业务,真真有关门大吉的想法。潘文龙深感拥有法律知识的重要,深切体会到好心办坏事的滋味。

华东师大教授袁振国多次强调,生活在信息时代,一定要坚持学习,一定要与时俱进,他特别指出,从事建筑装修行业如果中断了一两年,你重操旧业时,发现自己已与时代脱节了。深谙此道的潘文龙一直没有停下进修的脚步,致力于追求自己的知识梦、文化梦。

他成为了到校最早的学员。中党校、中国地质大学土木系、中国人民大学EMBA、浙江大学总裁班,潘文龙从1996年开始不间断地进修、学习。2010年,潘文龙还在宁波经理学院进修,每天早上他总是第一个到校,边复习前一天的课程,边等待教授的到来。勤奋好学,让潘文龙被评为宁波经理学优秀学员、中国人民大学优秀学员。

剪报是潘文龙自我研修的一个重要内容。1998年开始,潘文龙开始通过剪报的方式进行自我教育。他订有《中国建筑报》《钱江晚报》《都市快报》《宁波日报》《宁波晚报》等10多种报纸,按“建筑装饰”“行业信息”“时尚潮流”“重要新闻”等专题来收集文章,来增加自己的知识积累,应用于工作研究与决策。日积月累,剪报材料占据了一大书房。

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让潘文龙从弱小走向强大,从无名走向知名,从困境走向辉煌。

2015年,潘文龙撰写的《建筑工程中的绿色施工技术探讨》一文,在《商品与质量》“建筑与发展”卷出版发行。同年撰写的《我国建筑装饰装修材料的现状与发展》一文,在《城市建设理论研究》杂志上发表。《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一文,在《商品与质量》“建筑与发展”卷出版发行。

文化改变人的气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传统文化让潘文龙成为一个儒雅谦虚之人,他待人总是谦和有加,真诚满满。

虽然,实诚让潘文龙吃了些苦头,经济上遭受了些损失,但他总以平和的心态对待,以机智的方式减少损失。

众人拾柴火焰高——

用文化强大团队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指出:“世界上一些有识之士认为,包括儒家思想在内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藏着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难题的重要启示。”

传统文化给潘文龙以管理理念启示:人才至上、和谐共生、以人为本。让他树立了人才至上理念,和谐共生理念,以人为本理念;管理实践启示:宽严并济、赏罚分明、知己知彼。

在这里,有一位特殊的团队成员要写上重重一笔。她就是潘文龙的夫人——单秀芬财务总监。潘文龙的“军功章”上有夫人的一半。潘文龙的公司不是军营,却胜似军营;不是战场,却在进行着没有硝烟的战斗。单秀芬不是军嫂,却如同军嫂:为心爱的人撑起一个家,她是半边天,无愧;为了守卫公司的和谐,为了丈夫事业的发展,无悔。 

单秀芬是中共党员、村妇女主任,20世纪80年代的人大代表。那次担保官司,单秀芬挺身而出——法院出庭的事都她去。单秀芬承担起法律责任,连续好几年东借西借去还别人的债,并把宁波的办公楼、住宅及车子都卖掉,5年后的2000年才了结此案。单秀芬毫无怨言,用行动支持丈夫和公司。

一个企业的成长史,从某种意义来说就是企业“创牌”的历史。传统文化的“无以规矩,不成方圆”,让浙江龙之现代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成为一家拥有完善制度的现代企业。

在“龙之现代”宣传画册上有这样一句话:“有一种创造,历久弥新;有一种追求,亘古不变。”龙之现代在创造和追求中,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以“做一个工程,树一个样板”为宗旨,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涓涓细流汇大海——

用文化流传文明

传统文化给潘文龙以管理伦理启示:重义轻利、义利统一,诚信至上、言行一致,自强不息、敬业奋斗。他认为有德者行必远。要有重义轻利、义利统一的伦理精神。企业须拥有诚信至上、言行一致的道德观念。更要有自强不息、敬业奋斗的职业道德规范。

潘文龙的热心文化传播,应从他的潘姓族谱研究说起。有人说,连自己家乡的历史文化都不清楚,对民族文化难说会有多大兴趣。这一说法是很有道理的。

潘氏家族的家谱因为意外,不幸消失。决定重新修订。为了收集资料,他不辞辛劳,多次到温州泰顺、福建福州等地。在他的努力下,潘氏家谱即将完工。

因为文化传承,潘文龙走进人民大会堂。潘文龙加入世界杰出华杰协会,与杰出人物为伍,开阔了视野,获得了更多的商机。

潘文龙,作为一位出生于六十年代的传统企业家,他对于文化的执着追求,在与同行和贵宾、领导的会谈交流中得到升华,并得到了相关人士的充分肯定。

收藏是潘文龙传承文化的一个重要项目。青瓷、紫砂茶杯茶壶,小人书、领袖像,名人字画、红木家私等等都是他收藏内容。后来,受慈溪市钱币协会会长杨雪峰的影响,潘文龙收集了一些钱币。

儿子接手企业后,潘文龙有更多的时间到传统文化的天地里走走看看。他每到一地,总是考察与文化有关的人与物。也许是年轻时学习传统工艺的渊源,他对传统木雕、漆工艺品,古街古村落情有独钟,拍他心中的风景——古物古建筑,淘他心中的宝贝——有关传统文化的书籍。

乐善好施、扶危济困,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千百年来,无论是儒家“仁者爱人”的主张,还是道家“道济天下”、佛家“普渡众生”的追求,无论是从普通百姓的相互接济到有钱人家的施舍赈济,还是从名人的慈善宣传到佛教寺院的慈善救济,无不体现着人们慈心为人、善行济世的美好愿望。潘文龙让传统美德发扬光大:地震水灾他资助、铺路造桥他资助,困难学生学费他资助,有困难者生老病死他资助,潘氏祠堂建造他资助,资助金额从几千元到几万元。他与众多的慈善热心人一道,为促进社会进步、构建和谐社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如今,身为慈溪市乡贤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慈溪乡贤》编委的潘文龙,出钱又出力,以自己的人脉资源,用各种方式弘扬传统文化,传承慈溪乡贤精神,反馈于社会,传递正能量。

心气平和的潘文龙,一直以传统文化涵养企业家精神!

Responsive image

版权所有 宁波市甬商发展研究会 2025 all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xml地图
浙ICP备2021032354号
技术支持:荣胜网络

地址: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月湖景区芳草洲甬商文化园
电话:0574-87189651 87189652
传真:0574-87317946
邮箱:ningbosr@163.com

Responsive image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