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联系我们
了解更多详细信息,请致电

0574-87189651

邮箱
ningbosr@163.com

微信号
yongshanglishihui

或给我们留言
站内搜索
您的位置:首页 > 站内搜索

一流品牌集群助推一流城市建设

发布时间:2023-06-09  点击量:207

 当前,中国企业正在承担着一个非常神圣的使命:建设世界一流企业。“世界一流”为中国企业明确了成长方向和全面定位,即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十六字方针:产品卓越、品牌卓著、创新领先、治理现代。

在创建一流企业的征途中,创建一流品牌集群至关重要,因为品牌集群是中国企业集体走向世界的通行证和金名片。通过品牌集群形成“合力”,助力一流城市乃至一流国家,这正在成为中国品牌下一步更加清晰的发展框架和更加务实的发展抓手。

优势品牌集群,

合力出海打天下

全球早已进入品牌经济时代,20%的知名品牌拥有80%的市场份额。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消费结构加快升级,个性化、多样化消费特征日趋明显,生活讲究品质,消费注重品牌,品牌消费、品牌经济呼之欲出。一个品牌一旦在老百姓心目中确立起来,就可以成为质量的象征、安全的象征。

与此同时,构建国内大循环发展格局,需要树立中国品牌的正能量;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更需要推动中国品牌走向世界,释放中国品牌正能量。

品牌是一个企业、一个城市乃至一个国家竞争力的综合体现。新发展格局下,品牌的核心战略面临调整,从过去“两头在外、大进大出”转变为更多地依靠国内市场,同时开发国外市场,相互促进,受惠于外而不受制于外。

“有研究显示,品牌价值每增加1%,会给这个国家GDP带来0.13%的提升。”在南开大学商学院教授杜建刚看来,“双循环”背景下,优势品牌的集合,不仅有助于在国际上打响知名度,更是中国挖掘内需潜力、开拓国际贸易的新契机和新舞台。

经过几十年高速发展,我国在一些行业领域已取得一定的国际优势。中国高铁、5G、特高压输电、重工、家电等,得到了海外市场的充分认可和欢迎。

但要清醒地看到,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还不强,品牌的国际影响力还不够,海外民众对“中国制造”“质次价廉”的印象还没有完全扭转。近年来,美国主导发布的世界品牌100强中,美国品牌一直占据一半以上,我国仅有华为一个品牌入围,位列第68。这与我国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贸易国的地位极不相称,也反映出品牌集群打造的重要性。

“当下,亟需重视品牌集群建设,引领我国品牌走向全球参与竞争。”中国品牌建设联席会议执行副主席支树平说,通过优势品牌集群,形成头部企业的合力,发挥集群品牌的整体优势和引领作用,进一步提高我国产品质量服务的能力、中国品牌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

可见,着力培育优势品牌集群是挖掘产业优势、推动品牌创新升级、形成集群合力并以集群品牌的力量参与全球竞争的必要前提,是我国品牌建设今后一个阶段的工作重点,也是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

我国优势产业品牌抱团拓展国际市场的合力已经形成,目前我国已成立62个国际优势产业品牌集群,这些品牌集群聚集了我国优势产业的优秀品牌,形成我国优势产业走上世界的合力。据了解,这些品牌集群均有1至2位专家型省部级领导干部、国务院参事、院士科学家作为专家,指导品牌集群开展工作。

正如国际优势集群品牌联盟副秘书长吴为说,一个品牌做不到的事情,通过十个品牌、一百个品牌来完成。中国品牌联合起来,将给世界带去真正的价值,真正的利益,让全球消费者都来认同中国品牌。下一步,中国品牌集群将以国际的视野和国家的高度,代表国家形象走上全球,参与品牌经济的竞争。通过制定和执行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团体标准,引领提升行业总体水平。

每一次危机,

意味着一次新机会

近年来,全世界因为新冠疫情按下了“暂停键”。为了避免疫情带来的影响,这些年各国纷纷开始进行锁国、隔离、降低群聚与非必要的商业活动。消费者情绪悲观,经济的整体衰退,似乎都无法避免。

在此期间,新冠疫情的反复,也为品牌格局的打造重塑增添了变数。尤其是近三年来一些商家纷纷关店,消费者出行减少,导致品牌的原有营销无法进行或者难以及时、准确地向消费者传达。企业无论规模大小都承担了各种各样的压力,因此裁员、暂停营业甚至倒闭。

但是,疫情危机总会过去,好在各国乃至中国目前都已经告别了艰难的时刻。疫情是“危”,也是“机”。企业想要战胜疫情,最重要的“抗体”还是弹性适应的能力。即使在疫情下,还是有很多品牌可以做到逆势而红。

无论是胖东来还是巴奴,无论是盒马鲜生还是想乐时光,他们都深知,从喧嚣的流量红利和短期风口中跳脱出来,建立长线思维,围绕用户的需求打磨产品,在疫情期打造品牌护城河,提升企业的反脆弱能力,坚持长期主义,做时间的朋友,拥抱变化。

2022年,在俄乌冲突背景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近日同时下调了对于全球经济增长的预期。其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2022和2023年全球增长预期从4.4%和3.8%下调至均头3.6%,世界银行则将今年的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从4.1%下调至3.2%。与此同时,中美关系的变化对于中国企业也是致命性的打击,美国“贸易保护”切断芯片的供给直接导致原先依靠美国企业的国产品牌天折。两国的贸易对抗深刻地影响着全球的贸易格局,也影响着国产品牌的国际化发展,能不能在美国的压制下壮大发展是中国企业一个新的命题。

尽管这些年国际关系变得更加紧张,但从业务全球化到品牌全球化,中国制造被赋予了新的品牌价值。在中国企业出海浪潮下,越来越多的中国产品不断深入海外市场,中国品牌们正在以更加精准的品牌营销策略入局本土,扎根当地,与海外消费者紧密联系。

亚马逊数据显示,过去三年,亚马逊上的中国品牌型卖家数量增长了近3倍,品牌型卖家的销售额在过去一年里实现了双位数增长。

与此同时,中国品牌的全球影响力也在持续攀升。对比世界品牌实验室发布的《世界品牌500强》数据发现,在过去的十年时间,中国上榜品牌数量由23个增至45个,十年间几近翻了一番,数量超过德国、英国,直逼法国、日本,已进入世界品牌大国第二阵营。

随着国产品牌产品质量、设计能力、科技含量的日益提升,不断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的需求,购买国货也已成为一种潮流,这充分显示出国内消费者民族自信心不断增强以及消费观念日趋理性成熟。当前国货品牌业已成为拉动内需、促进我国品牌经济崛起的重要力量。

随着社交媒体等新兴流量平台崛起,短视频正在成为当下最受年轻人喜爱的内容形式之一;另一方面,传统的电视媒介也正在被流媒体平台所取代,视频内容同样成为受众关注的核心。因应这样的趋势,短视频给中国品牌营销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品牌的营销之道也逐渐无法脱离短视频平台。

可见,复杂多变的全球经济形势,中国品牌遭遇了不同程度的挑战。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市场格局的变化、消费者行为的改变也给更多的中国品牌,特别是中小品牌带来了更多脱颖而出的机会。

锻造一流,

赋予宁波品牌新的价值

放眼全球市场竞争,早已进入“品牌时代”,从文化强国、科技强国到品牌强国,从三个转变到中国品牌日的设立,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到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从贯彻新发展理念到推动高质量发展,近年来中国品牌正在发挥着重要引领作用,持续深入参与全球竞争。

继党的二十大提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部署后,今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质量强国建设纲要》,明确了完善品牌培育发展机制,开展中国品牌创建行动,打造中国精品和“百年老店”的发展方向。创建全球领先品牌是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和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重要一环,是“三个转变”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象征,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命题。

当前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进程越来越快,中国产品被全球用户广泛认同和接受,大量中国企业在国际上崭露头角,但与“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求相比,还存在差距。例如在Brand Finance发布的“2023年全球品牌500强”中,中国品牌入围榜单数量79家,与入围榜单数量第一的国家201家相比,差距还是较大。因此,加快创建全球领先品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创建全球领先品牌要求企业具有全球视野,积极整合全球资源并参与全球市场经营,基于全球用户需求开发优质产品,提供卓越体验,真诚服务好全球用户。因此,着力创建全球领先的中国品牌有利于推进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完善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推动中国企业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参与国际合作、塑造国家品牌形象和增强来源国效应的外溢效果。

当前,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立足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统筹发展和安全作出的战略决策,是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战略部署。坐拥世界第一大港的宁波,正朝着“双循环”枢纽城市迈进,凭借着深度全球化和创新本土化,宁波在国际国内的话语权也将更上一层楼。

尽管近年来的全球疫情和国际大环境的变化同样也对宁波的经济社会造成了一定冲击,这些年昔日的“宁波品牌之都”整体的品牌创新意识与其他城市相比有了一定的差距,但这样的冲击从客观上也加速了各类生产要素的重组配置,催生出众多新的市场需求,一些新的发展机遇也给诸多的宁波品牌创造了机会。

在这样的机遇之下,宁波一方面把握疫情过后产业链布局调整的时间窗口,完善全球先进制造业集群招商体系,细化目标企业清单,通过精准招引增量产业项目来补链、强链,另一方面也在不断完善产业协同配套机制,运用多种政策手段支持和鼓励企业产业协作本地化。

在宁波制造业“十四五”规划中,产业体系建设成为宁波聚焦的重点之一。规划提出,将做强一批优势产业。发挥宁波制造业优势,聚焦汽车及零部件、绿色石化、新材料、高端装备等一批优势产业;做大一批新兴产业。加快培育新一代电子信息、关键基础件、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一批新兴产业;提升一批传统产业。聚焦时尚纺织服装、智能家电、文体用品等领域,宁波正在加快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品牌化发展。

宁波在《创建一流企业倡议书》中指出,要牢固树立品牌意识,深入实施品牌战略,努力锻造硬核实力,加快企业“四上”步伐,着力壮大“上榜”、创牌企业集群,传承弘扬甬商文化、宋韵文化精髓,凝练丰富品牌内核,精心讲好品牌故事,加大亮牌打牌强牌护牌力度,不断提高品牌知名度、满意度和认同度,努力把宁波打造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中国品牌之都”。

以产品卓越支撑世界一流、以品牌卓著锻造世界一流、以创新领先引领世界一流、以治理现代夯实世界一流,宁波正在进一步凸显品牌的作用力,通过优质品牌赋能高质量发展,通过品牌力量激发城市发展的深厚潜力,通过打造集群品牌为核心,逐步搭建起品牌发展的新高地,进而以一流品牌集群来助推一流城市建设。

Responsive image

版权所有 宁波市甬商发展研究会 2021 all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xml地图
浙ICP备2021032354号
技术支持:荣胜网络

地址: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月湖景区芳草洲甬商文化园
电话:0574-87189651 87189652
传真:0574-87317946
邮箱:ningbosr@163.com

Responsive image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