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74-87189651
邮箱
ningbosr@163.com
微信号
yongshanglishihui
张文阳
发布时间:2025-07-25 点击量:1
文/徐本梁
三十年前,一个二十岁的毛头小伙子,在老家姜山租房办起了一家作坊式的企业。三十年后这家企业发展成为集数字通信、数字能源、智慧城市产品于一体的全球化集团公司,年销售额突破50亿元。
这令人震惊的发展速度,内中蕴含着什么奥秘?
白手起家,制造数据线
1984年,市场经济初起,乡镇企业如雨后春笋,在宁波大地蓬勃发展。鄞县姜山镇陈岐村自然也不甘落后,筹划办一家电线厂。厂房、资金、设备落实后,村里选拔了几个小青年,去上海电磁线二厂接受技术培训。初中刚毕业的张文阳有幸被选中,不禁高兴得手舞足蹈。要知道,那时去上海学习,比现在出国还稀奇。
三个月后,张文阳从上海回来,顺理成章地进了村办福利电线厂。因为有过培训的经历,还当上了班组长,管理六七个人。小伙子初出茅庐就被委以重任,自然是春风得意干劲十足,事无巨细身先士卒,班组成绩一直列全厂前茅。就这样脚踏实地干了三年,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对厂里的供应、生产、销售各道环节也了如指掌。
改革开放初期,正是一个日新月异的年代。这时,“承包”二字风靡全国,地处沿海地区的鄞县姜山自然也不例外,“村办电线厂要对外承包了!”这个消息如春风拂动张文阳的心,不由得为之驿动,跃跃欲试。他费尽口舌说服父母,还得到了叔叔的支持,在交了2万元保证金,又以9.7万元年承包金中标时,全村为之瞩目,长辈们纷纷感慨“自古英雄出少年”。
然而,任何事情都不会一帆风顺,村领导也许是不敢信任这个不到二十岁的小伙子能挑起这付担子,也许出于某种利益,对于招投标结果虽然没有直接推翻,却一直做张文阳的工作,让他退标。迫于种种压力,最终,曾经的雄心勃勃,曾经的豪气万丈,曾经的宏伟蓝图,都付之东流,承包成南柯一梦,张文阳遭遇人生道路上的第一次挫折。
就像歌里唱的一样,“少年壮志不言愁”,张文阳调节心情后,凭借一手技术,来到叔叔开办的电线厂里打工。三个月后,年轻的心又开始骚动,向叔叔提出去跑销售,并且表示不要工资只拿提成。叔叔半信半疑地答应了下来,没想到几个月后业绩大增,一年后,业务量居然占全厂销售额的80%。“刚开始的时候,我连人家企业的大门都不敢进,更不要说见领导了。”张文阳说,他买了许多营销书,白天实践,晚上攻读,这才慢慢克服了心理障碍,摸到了门道。
张文阳在懂技术的基础上,熟悉了市场,学会了销售,还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三年下来,他共计拿到了17万元业务提成,这在当时可是一笔“巨款”了,按当时的价格,可以买几套商品房了。这笔财富也为他后来的创业提供了经济基础。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电脑刚刚进入中国,成天走南闯北的张文阳寻到了商机。他发现,电脑连接打印机的线,国内没企业生产,全靠进口。这连接线技术要求并不高,价格却非常昂贵。于是就动员叔叔投资生产连接线,可叔叔不想冒这风险,还是做他的老产品电线。
眼看着大好商机失之交臂,张文阳一咬牙,撸起袖子自已干了。购买进口设备钱不够,他利用跑业务了解到的信息,花了5万多元钱,从宁海买来整整一卡车旧设备,利用这些年来学到的技术,花了三个月时间,竟然改造成一条流水线。又在离家七八里的地方租了600多平米厂房,招了七八个工人,就这样,“东亚线缆”以校办厂名义开张了。
电线和数据线,外行人看来都是一根线,其实性质完全不同,简单说,电线传送的是电,数据线传送的是数据。张文阳买来进口产品,仔细琢磨,自主研发,夜以继日的奋战了几个月,1992年3月正式出产品,到年底,产值70万元,利润竟然有40万。至此,这位23岁的小伙子,靠自己的敢于拼搏,靠自己的聪明才智,创业路上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年轻人视野开阔,反应敏捷,接受新生事物快,张文阳尤其是这样,身在企业,关注点甚至在大洋彼岸。当西方发达国家开始出现互联网时,张文阳隐隐感觉到,计算机联网是大趋势,这里面也许有更大的商机在等着他。
1995年,已改名“一舟”的东亚线缆开始生产用于网络传输的3类线、5类线。这种线是由两条相互绝缘的导线,按照一定的规格互相缠绕的一种通用配线,属于信息通信网络传输介质,适用于数字信号的传输。风靡全球的互联网建设,给一舟带来了巨大的市场,产品出口欧洲,一时供不应求。
告别代工厂,布局综合布线解决方案
从1991年创办企业,到2000年,用张文阳的话说,“这是企业的基础阶段,没有深远的规划,只是为赚钱而赚钱。”而事实上,这个“基础”打得让许多人可望而不可及:当初六七个人的作坊式小厂,发展到2000年,年产值突破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80%。
十年的磨炼,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而张文阳也从一个敢闯敢冲的小伙子,成长为具有战略眼光的企业家。无论是对经济形势,还是对产业发展趋势,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如果不改变格局,哪怕做得像富士康一样规模,也还是一家代工厂。”张文阳想要有自己的品牌,自己的渠道。
他从“微笑曲线”理论里受到了启发。“微笑曲线”的两端,分别为产品研发和品牌渠道,占据着两个制高点,而中间的制造加工,是曲线的低点。目前公司虽然有了一定的规模,但却仍旧是一家代工厂,仍旧处在微笑曲线的低点。这一环节付出的是土地、厂房、设备、水、电等物化要素,还有就是劳动力成本。而研发环节和流通环节,投入的信息、技术、品牌、管理、人才等,属知识密集要素,比制造加工环节更复杂。这样的格局,注定研发、流通两端具有不可替代性,而制造环节尤其是代工厂,因为命脉掌握在别人手里,蕴藏的风险也就非常大,一旦因为某种原因,两端掐住任何一端,制造业就难以生存。
基于这样未雨绸缪的考虑,2001年,张文阳对公司作了一个非常巧妙的布局:保留数据线制造,开拓综合布线解决方案。“那时候,正是互联网高速发展、普遍应用的时期,一幢幢新建的办公大楼,哪一幢不是先布置通信线路啊?”张文阳说,有市场,就等于是找到了微笑曲线两个高点中的一端,加上原来颇有规模的数据线制造,三点之中占其二,成功就有了相当的把握。
这一年,张文阳从长远的战略出发,做出了一个一般企业所没有的举措:制订第一个五年计划。不但把综合布线解决方案写入计划,还明确目标:未来10年,做专业的综合布线解决方案提供商,在综合布线领域做到国内领先。
事实证明,张文阳的这一决策不但恰逢其时抢占了市场热点,而且对一舟集团来说,完成了一个从单纯代工厂向产业链延伸、多元化发展转型的过程。等到第二个五年计划末的2010年,一舟集团在全国建立了渠道体系,荣获全国十大综合布线品牌,品牌市场占有率进入全国前三名。与此同时,因为各行各业的布线方案千差万别,倒逼产品制造更加多元化,品种大大延伸,企业也产生了更为显著的效益。
2011年,一舟集团的第三个五年计划出炉,计划分析了国内外两个市场,认为要把目光瞄准巨大的国际市场,于是就将这一时期定为全球化战略期。公司首先大手笔收购了集设计、开发、品牌、销售于一体的德国上市公司威运高,又在美国成立一家公司,着手布局全球市场。对此,张文阳解释说,布线行业营销是区域性的竞争,需要因地制宜作市场调研、方案研发,还需要面对面的技术支持、安装等一系列服务。何况欧洲有欧洲的标准,美国有美国的标准,所以必须要有当地的作业团队,并且要有当地国家的员工,这样更能消除文化差异带来的障碍,有利于业务的迅速拓展。
2011年到2015年公司的第三个五年计划其间,一舟集团在7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营销体系,海外员工达到400多人。从收购、创办外国公司开始的全球化布局,借力他们的品牌和终端渠道,带动企业真正走出了弧底,一舟集团筑成了完美的“微笑曲线”。
扬帆再启航 进军大数据
一舟第三个五年计划完成的2015年,公司的业务已经遍布了全世界。接下来的路怎么走?张文阳一直在思索。
“2016年,政府提到数据中心建设及大数据运营,提出大数据相关产业年复合增长将达到30%以上,到2020年将成为超万亿的新兴产业。这一信息给了企业发展的方向。“张文阳事后回忆说,国家政策趋势、经济规划趋势都为这一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利好。向来善于捕捉机遇的他,脑子里的蓝图渐渐清晰起来。
“实现大数据产业为核心,向全生命周期型企业转型”,公司的第四个五年计划里明确了目标和方向。
什么是全生命周期型企业?张文阳对此作了深入浅出的解释。简单的说就是可以为客户提供从项目咨询、设计、实施、运行、维护等系列性全部事务。以房屋作比方,可以从规划设计开始,到提供材料、施工,一直到内部装修,甚至到交付后的物业服务。张文阳说,全生命周期型企业对客户、对项目来说,有充分的信赖感和安全感,可以省时省力。而对企业来说,一方面可以增加与客户之间的黏度,争取未来市场;另一方面也为企业的产业拓展提供空间。
为实现“以大数据产业为核心,打造全生命周期型企业”这一目标,一舟对公司内部格局作了调整,分别成立了数字通信事业部、数字能源事业部、智慧城市事业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这一举措意味着,一舟重点发力微笑曲线的另一端——创新与研发,让公司与品牌内涵更加丰富而具有极强生命力,更让公司战略得到更专业的承载组织。
数字通信是以数字形式传输消息,或用数字形式对载波信号进行调制后再传输的通信方式。一舟的数字通信应该说是有一定基础的。从生产数据电缆,到传统的综合布线解决方案,再逐步的向多个领域扩展,同时以此来满足5G布线、数据中心布线、园区全光网布线、工业互联网布线等各类场景的数字通信需求。也就是说,从第四个五年计划开始,一舟将从当初的综合布线解决方案提供商,提升为数字通信解决方案提供商。
数字能源是物联网技术与能源产业的深度融合,一舟的数字能源产品与服务,包含了产品解决方案及服务解决方案。能够为客户提供微型、中型及大型数据中心的产品解决方案,包含机柜系统、供配电系统、制冷系统、运维管理系统。同时,随着数据中心业务的不断提升及对算力的海量需求,数字能源事业部推出了星海系列超融合&GPU云桌面解决方案。并通过虚拟化技术,将计算、存储、网络和安全深度融合,实现便捷上云,高效运维,帮助客户打造极简、随需应变、平滑演进,高可靠的IT新架构。另外,为加强数据中心及能源管理的数字化,使运营变得更加智慧,一舟还为客户提供当地或者远程的运行维护管理服务。
智慧城市事业部承担“平台+生态+运营”的新模式建设,以“城市大脑”为核心,研发推出具有实践价值的智慧城市解决方案。主要包括“新型智慧城市运行服务、数据中心建设与运营维护服务、云服务、大数据运营服务”四大领域,从“项目咨询、规划设计、产品研发、项目集成、落地实施、综合运维”,实行一站式服务体系,促进城市治理、民生服务、商业活动等各方面和谐、可持续发展,助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城市居民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为了更好地给客户提供这三大块业务,达到节能,环保,施工省时的目的,一舟尽量采用工厂预制化。2018年,集团在江西上饶建立制造基地,2019年建成投产。2020年孟加拉基地建成,加上宁波原有的基地,集团生产基地形成了三足鼎立的格局,更加有利于运输、安装等服务。
目前,一舟集团的大数据产品与解决方案已广泛应用于政府、金融、教育、公安、医疗、运营商等各个行业的关键任务应用、高带宽应用、新兴应用以及对可靠性和质量要求极高的其它应用。与此同时,一舟还把目光瞄准全球市场,研发和生产的产品、解决方案,已服务近70个国家和地区,并且与100多家一流的全球性企业结成战略合作伙伴。2020年,完成销售总额达到60亿元。
如果把创业过程比作音乐作品,那么,张文阳是从田园牧歌开始,经过三十年坚持不懈的开拓创新,笃行致远,完成了气势恢宏的三部曲。相信在广阔的经济舞台上,一舟集团将会奉献出更多的精彩之作。
已经企业负责人审稿
确认人:
确认时间:
企业盖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