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甬商
联系我们
了解更多详细信息,请致电

0574-87189651

邮箱
ningbosr@163.com

微信号
yongshanglishihui

或给我们留言
甬商代表
您的位置:首页 > 甬商文化 > 甬商代表

李启涵

发布时间:2025-07-29  点击量:1

 

 

/陈敏璐 李雯雯

他,是宁波索科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和宁波启润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的董事长,曾当过知青,做过工人,进过政府和高校。城乡间不同的角色体验,增加了李启涵的人生厚度,奠定了他创业路上丰富的知识和阅历基础,也锤炼了他作为杰出甬商所具备的高尚情操、远大抱负和坚定意志。

在三十年创业路上,李启涵用前瞻思维探索纺织行业,用谦逊慈善领略影视行业,收获无数。他先后创办宁波崇光服装辅料有限公司、宁波崇光和索科纺织品有限公司、宁波骏马服装服饰有限公司、宁波普路启纺织品有限公司、宁波泰尔服装辅料有限公司、宁波高新区索科科技有限公司和宁波启润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等七家企业,同时也是宁波市杭州商会创始人、会长;宁波大学校友企业家联谊会会长;北京大学与美国管理科技大学博士;曾被评为中国十大改革优秀人物、宁波市十大风云甬商、宁波十大慈孝企业家、中国(行业)品牌十大创新人物等。

荣誉与头衔“目不暇接”,李启涵仍不止步,用心做好服装企业,用善促成影视梦想。

 

以学习致敬青春

在上世纪70年代,17岁的杭州学生李启涵和绝大多数的同龄人一样,经历了上山下乡的时代大潮。那时他还只高中毕业。李启涵满怀深情的回忆着:“我们当时过的是名副其实的风餐露宿的日子。每天挑担、挖泥,干的都是重体力活,吃得却是地瓜和稀饭,晚上大家一起躺在草棚里,真的非常艰苦。”尽管那时的生活异常艰辛,但对锻炼李启涵的品性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三年的峥嵘岁月培养了李启涵的吃苦精神,磨炼了他的精神意志,让他在面对未来的困难时能咬牙坚持、绝不放弃。

在知青插队时有着优异表现的李启涵,在1978年幸运的成为了返城的第一批知青,到浙江省水利水电工程局当起了一名工人。当时,他被分配到宁波奉化的亭下水库做一名起重工,每天抬石头、竖坝杆,艰辛劳作,这样的劳动时光一晃三年,这也让他真正与宁波结了缘,扎根在了这片他付出青春与汗水的土地。严寒酷暑,不管是夏天的暑气熏蒸,还是冬天的凌冽寒风,李启涵都乐在其中,毫不抱怨,甚至找到了自己的兴趣爱好——读书看报,“我不抽烟,也不会喝酒,更不会打牌搓麻将,除了读书,我没有别的业余爱好。”李启涵用学习装点着自己的青春岁月。

机遇永远垂青有准备的人,李启涵用坚持和努力改写了自己的命运。1980年,李启涵考取了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奉化分校,进入汉语言文学专业学习,多年的艰苦耕耘,终于开出了灿烂的花。1985年下半年,李启涵又在600多名电大学生中脱颖而出,作为仅有的两位电大优秀毕业生代表之一,参加了宁波市首届电大毕业生公开论文答辩。面对多位在各个领域极具权威的大学教授,李启涵毫不怯场,从容沉稳的阐述自己的观点,为所有人带来了一场精彩绝伦的答辩。他的突出表现征服了当时评委席上的电大校长、时任宁波市副市长的孔宪旦先生。孔宪旦欣赏李启涵热情洋溢的才华、低调谦和的品性和刻苦努力的拼搏精神,于是将他调到宁波大学,着手参与宁波大学的筹建工作,就这样,李启涵成为了宁波大学校长办公室的秘书。从此,他见证着宁波大学从无到有的发展进程,从土地征地、建校舍、种绿化一直到招生……李启涵的青春都献给了宁大。在宁大工作的几年,他遇见了自己的爱人,组建了美满的家庭,夫妻俩共同携手筹办宁大,并在宁大建成的同时也迎来了自己可爱乖巧的女儿,他们的女儿与宁波大学同岁,传承父母与宁大的情感。幸福的三口之家结缘宁大,与宁大共成长。

对于“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李启涵深有体会,“如果不是当初考进大学,我大概现在还是一名工人吧,是知识改变了我的命运。虽然后来工作很忙,但我依然坚持学习,先后参加了北大、清华、复旦、浙大等国内外名校的研习班,结识了不少朋友,以文会友是我人生的一大乐趣。”

李启涵用学习致敬青春,因为学习,李启涵谱写出自己的人生价值。

以奋斗致敬时代

不同于普通人的人生轨迹,李启涵不断变换着自己的工作身份。1989年,李启涵离开了学校这座象牙塔,调入宁波鄞州区外经贸委工作,他开始不断接触外贸领域,全方面的了解外贸运作机制,与乡镇的企业老板不断沟通合作,积累了许多属于自己的行业人脉。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对当时90年代的中国社会发展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国家政策大力推动,出国留学和下海经商成为了热捧的潮流。一个偶然的机会,李启涵收到了日本新宿大学留学的橄榄枝。面对极好的出国前景,在多次利弊权衡之后,李启涵毅然放弃留学机会,决心在祖国的土地上闯一闯,他开始自己的经商之路,这一决定也改变了他未来的人生征途。

创业之初,李启涵思考着自己的从业方向。在宁波这座服装城,加之对外贸行业的熟悉,李启涵选择了服装辅料的代理生意,代理香港某品牌的衬布,他专注于服装辅料行业,从宁波轻纺城九平方米小小的摊位起步,不断扩大自己的商业版图。李启涵坚持用诚信赢得人心,用刻苦和努力换来客户的信任,他用奋斗致敬这个最好的时代。创业岁月艰难,其中的坎坷挫折难以言说,而李启涵始终充满激情地坚持着,在2000年创办了宁波崇光纺织品有限公司,并在国内服装辅料行业中第一个“吃螃蟹”——引进世界顶级品牌德国库夫纳公司的产品。

李启涵,服装行业不断前进的探索者,在面对选择时总有着超人的远见,以他的超前思维不断与时俱进。2003年6月,他开始与德国PLOUCQUET集团合资创建宁波普路启纺织品有限公司,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正式进入服装辅料制造领域,从贸易转向制造,李启涵的企业征程正式起步。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使国内纺织服装行业遭到重创,很多企业陷入困境,而李启涵公司的销量并没有减少,在业绩上有了更大的增长。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美国代表团入场时所穿服装的辅料全部来自于李启涵2006年创办的宁波索科纺织品有限公司,这是中国服装制造业的骄傲,李启涵当时在奥运会开幕现场见证了这一历史时刻。创业多年,李启涵坚持初心,本着打造最富信誉的企业的宗旨,以诚信为本,从客户出发,努力打造优质的服务。面对不少的技术难题,李启涵不轻言放弃,努力创新,不断生产研发最具实用性和创新性的产品,将宁波“制造”打造成宁波“智造”。

常年与西服打交道的李启涵善于发现西服上的小问题,并积极思考,不断改良,新式的钮扣、拉链、垫肩、衣架等就由此诞生。服装辅料虽然是小小一部分,但却是服装完整性的保证。李启涵一直强调从细节入手解决难题:“辅料虽小,却是服装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出问题时当然不显眼,可一旦出了问题,比如一套昂贵的西服坏了一颗钮扣,在某些社交场合中就会很尴尬。我们发明的三个针孔的钮扣与四个针孔的相比,在使用中的稳定性更好。三个针孔穿线成三角形,固定更可靠,可减少不必要的晃动。”改良一颗小小的钮扣和一条短短的拉链看似简单普通,却是这位“智”者在服装辅料行业的前进探索。

如今科技的飞速发展点燃了李启涵那颗探索科技的心,他所成立的宁波索科科技有限公司先后在航天、汽车、机械和服装领域申请了35项国家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并先后研究并制定了针刺絮片衬、服装衬产品标识等五项国家纺织行业标准。2011年,索科科技凭借智能试衣镜和服装定制车两项发明,在第12届全国发明展览会上拿了金奖。经中国新闻人物征评活动组委会评定,服装定制车的研发者李启涵被评为2011年“中国骄傲•第12届中国时代十大创新企业家”,在国家会议中心接受国家领导人接见颁奖,接受时代赋予的最高荣誉。

在所有专利发明中,最受瞩目的就是“服装定制车”。由李启涵率队打造的“服装定制车”一经亮相,便引发了服装业的极大关注和热议。“我们的‘服装定制车’是将自主研发的三维人体扫描仪‘搬’进了车厢。”介绍起自己的心血之作,李启涵不无骄傲:“仪器会发出不含放射性的白光对人体进行全方位扫描,再通过车内的专用软件将记录下的人体体态数据发送给服装生产企业进行CAD自动化排版剪裁,这大大提高了测量的便捷性和精确程度。”2012年7月中旬,中央电视台科技频道《我爱发明》栏目还专题作了将近1个小时的实况报道。

在服装舞台上,李启涵做的风生水起,面对金融危机、非典和疫情的打击,他顶住压力,逆风而上;在创新“智”造方面,他坚守品质,不断转型升级,将企业带向更高一层楼。

 

以影视致敬榜样

作为一位服装行业的领航者,李启涵却与影视有着不解之缘。一次与邵逸夫先生的偶然见面,让他对眼前的宁波帮代表肃然起敬,从此将邵逸夫先生视为自己的榜样,更加坚定了他投身影视的决心。2011年,一次机缘巧合让李启涵尝试了“触电”,在《郑氏十七房》的演员海选中,李启涵突出重围,将自己的另一面呈现在了银幕之上。这次特殊的经历,让他顿悟到,只有影视才能永葆宁波的本土文化,才能让更多的人看到宁波帮文化,于是宁波启润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应运而生。随后,李启涵着力将宁波文化搬入剧作,参与了《向东是大海》的赞助,并投资制作了《布袋和尚新传》、《穿旗袍的女人》、《天下逸夫》(原名《逸夫传奇》和《百年逸夫》)等影视剧。历经了七年之久,现在已经拍摄完成了大型纪录片《天下逸夫》,于2019年1月5日,已经在中央电视台播放。

为了制作好《布袋和尚新传》,李启涵深入走访宁波奉化的岳林寺和溪口的雪窦寺,从杭州的隐灵寺到台州的国清寺,从福建省建宁县到云南省弥勒县,最后到贵州省的铜仁,他跋山涉水,走遍了大半个中国,只为了能在影视里讲述最真实和最动人的故事,将展现宁波帮风采的影视文化发扬光大。

2014年1月7日,邵逸夫先生的逝世,又让他产生了拍摄电影《天下逸夫》的渴望,他加快了向影视文化事业迈进的步伐,因为他的眼前随时会浮现28年前的那一幕:“那天见到的逸夫先生,撑了一把浅蓝色长伞,穿着一双黑色布鞋,十分朴素。这样一位宁波帮的世界级传奇人物的故事,我一定要搬上银幕,用文化的符号保存、传递,让先生的丰碑永远矗立于民族英雄、世界英雄之林。”李启涵用自己的方式向世界展示着宁波帮的风采。李启涵通过影视剧来展示逸夫先生在影视产业界的突出成就,为了弘扬邵逸夫开拓创新的精神和对全世界科教文化的巨大贡献不遗余力。而这部正能量的《天下逸夫》也必将对国内外宁波帮产生深远影响,这对弘扬宁波帮精神,吸引更多浙商、甬商回归具有重大意义。

2015年,为了向世界展示中国的旗袍魅力,李启涵开始筹拍《穿旗袍的女人》。为了这部作品,他倾注了所有精力,启动了60名配角演员全球海选活动,选角范围不仅遍布中国大地,也越过到大洋彼岸,去到洛杉矶、芝加哥等地,参与者不计其数。从来没有人因为筹拍一部关于旗袍的影视剧,能引起海内外几十座城市和上千万人的积极响应,并将中国的服装文化强劲地扩散到东西半球,只有李启涵做到了。2016年5月9日—16日,美国纽约纳斯达克塔楼播放了《穿旗袍的女人》的宣传广告,一时间,旗袍文化变成一种热潮,李启涵成功地将中国服饰旗袍文化传播至全球,他也因此被称为“中国旗袍界影视第一人”。如今,中国传统服饰旗袍早已声名远扬,而讲述穿旗袍的女人们爱恨情仇、喜怒哀乐、奋斗励志故事的电影也即将开始上演……

有志者,事竟成。长时间的努力付出,李启涵在影视行业收获了不俗的成绩。目前,李启涵的启润国际集团一方面与北京光线传媒集团合作,另一方面与美国好莱坞的一家影视公司合作。同时还与上海电影集团合作,把浙商的影视文化发扬光大,努力把邵逸夫、包玉刚等浙商杰出人物搬上银幕,去打造他的影视梦想。

现在的李启涵把自己三分之二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影视文化的发展上来,不仅是为了实现自己的影视文化的梦想,更是为了点亮自己心中那份历久弥新的“宁波帮情怀”。

 

以理想致敬情怀

和邵逸夫先生的一面之缘,李启涵从此成为“铁杆粉丝”。邵逸夫先生为国家为人民付出的爱国主义精神深深印入他的内心,难以忘怀。偶像的逝世让李启涵毅然启动了为邵逸夫先生做些公益活动的计划。他连续七年策划纪念邵逸夫先生追思活动,并成立邵逸夫文化研究会,出版《邵逸夫纪念文集》,开展“邵逸夫经典影片公益展映”活动,捐赠邵逸夫汉白玉雕像和邵逸夫铜像,以及筹拍《天下逸夫》电影等等。

对于下一步愿景,李启涵也有着明确的计划和安排:“接下来,我们还有一系列事情要做,比如:成立‘邵逸夫文化研究会’、将每年的1月8日定为‘邵逸夫先生纪念日’、筹建‘邵逸夫电影博物馆’和‘邵逸夫电影学院’、‘邵逸夫电影奖’等。”目前,李启涵已经受邵氏宗亲授权,着手筹建邵逸夫纪念馆以及邵逸夫大学。所有的成功都蕴涵了李启涵所花费的心血,他的确称得上是“宁波帮影视文化领军人”。

这些举动的背后是李启涵不懈的坚持,也体现了家人对他的支持。“没有家人的支持,也就没有我今天所获得的成就。”这是李启涵常常挂在嘴边的话,也是支撑他能够随心而往的动力源泉。谈到李启涵全身心扑在筹备邵逸夫先生的公益事业时,他夫人的一席话正是对看似执拗的丈夫满满的疼爱:“俗话说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既然他选择了做这一行,我也同他一起,放弃了宁波大学的工作,陪同他一起下海经商,如今他有了自己热爱的事情,我也就随他了。”家人是李启涵能够毫无后顾之忧,一心扑向公益事业的坚实后盾,他深深记住邵逸夫说的“一个企业家的最高境界就是慈善家”,同时也秉持着初心,为慈善公益事业身体力行。

2008年汶川地震后的第一时间,李启涵发动公司员工爱心捐款,并亲自赶赴灾区参加救援一周。此后的多地地震,他的公司都进行了爱心捐款。他说:“慈孝是平凡人应该做的事,顺其自然吧。”

对于家乡父母,李启涵也时刻挂在心上。他是一个孝子,不仅对待父母孝顺,同时还不忘为家乡的一些乡亲资助学费、年节慰问长者,用他常说的一句话“这都是顺手的事情,不值得提记的,邻里间只要能帮的我都会尽力去帮。”他对身边的员工也是关怀备至。2014年,宁波索科纺织公司的一名印度籍员工因心脏病猝死,由于失去经济来源,该员工在印度的儿子打算辍学去打工。在得知这一消息后,李启涵在抚恤其家庭的基础上资助其儿子继续完成学业,为其家庭减轻了极大的压力。至今该员工的儿子已完成了大学学业。由此,他获得2011年宁波市“十大风云甬商”之“最佳雇主奖”,2012年宁波市“十大慈孝事迹”奖。

2011年10月28日,李启涵、邬爱萍夫妇及女儿李珏共同为宁波大学捐赠了校训石碑。如今,这块石碑已成为宁大校园中一个重要文化景观。重达20多吨的“晚霞红”景观石,正面镌刻着由著名书法家沙孟海题写的宁波大学校训“实事求是,经世致用”八个大字,反面刻着李启涵一家人对宁大所做贡献的碑记。李启涵回忆着向宁大捐赠这块石碑的故事,感慨万千:“我们一家与宁波大学有着不解之缘,我们夫妇俩是宁波大学的第一批建设者,并在宁波大学组建了幸福的家庭,女儿李珏又是建校当年出生的,与宁波大学同龄。所以捐赠时就用了一家人的名义,当然,也有让孩子学习、传承感恩和慈善之意。”

当然,在这所承载着幸福回忆的校园,李启涵不止做了这一件事。早在2006年,在宁波大学建校20周年之际,李启涵与夫人邬爱萍女士就为学校捐赠了一辆校园交通车,为宁大教职工的工作和出行提供了方便。

对于公益事业,李启涵从未止步,从有关邵逸夫先生的公益活动,到援助社会的慈善之举,他始终展现着一位儒商的气节与胸怀。面对满墙的荣誉,他不曾骄傲,将所有的肯定与赞赏化为动力,挑起更多更重的社会责任,为弘扬宁波帮精神一往无前。

李启涵用自己的星火之力追随着前辈邵逸夫先生的脚步,这是他事业的第二春,也为之不懈奋斗着。他常说:“幸福总是奋斗出来的。”

从服装面辅料行业到影视文化产业,李启涵的人生经历曲折丰富。三十年的创业之路,不变的是坚韧刻苦、勇于创新的工作态度,在时代的浪潮中上演着最瞩目的事业之歌。

                  已经企业与本人审稿

              确认人:李启涵

                      确认时间:2021年6月4日

             企业盖章:宁波启润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Responsive image

版权所有 宁波市甬商发展研究会 2021 all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xml地图
浙ICP备2021032354号
技术支持:荣胜网络

地址: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月湖景区芳草洲甬商文化园
电话:0574-87189651 87189652
传真:0574-87317946
邮箱:ningbosr@163.com

Responsive image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