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74-87189651
邮箱
ningbosr@163.com
微信号
yongshanglishihui
冯小龙
发布时间:2025-07-29 点击量:0
文/徐本梁
慈溪龙山镇东门外村,村民世代以务农为业。脚踏着这块土地长大的宁波神龙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冯小龙也不例外,至少在40岁之前,从来没有想过与钢铁打交道。然而,改革开放就是要打破“从来没有”这个框框,在这股强劲的春风吹拂下,冯小龙以自己的吃苦耐劳、精明强干来证明,一位农民同样可以兴办钢铁企业,同样可以把企业做大做强。
处处用心,土里淘金
那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地处东海之滨的慈溪,得十一届三中全会农村政策之先机,市场经济蓬勃发展。头脑活络的冯小龙,自然不甘心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涯,开办了一家烟酒批发部。凭借起早贪黑,诚信经营,日子过得也算是衣食无虞了。但是冯小龙不满足于此,利用客户来往的机会,尽量搜集信息,寻找商机,想趁年富力强之时创出一番事业来。
有句话说“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果然如此。1986年的一天,有位做水泥生意的客户要烟酒,冯小龙送货上门。送到后聊天中说起水泥生意,冯小龙灵光一现:是啊,这几年农村普遍自己盖房,而盖房必定少不了水泥,这东西又重又脏,一般不会到远处去买。利用批发部现有的条件,何不附带卖点水泥试试?说干就干,就在批发部旁边辟出一块地,搭了个棚,开始卖起了水泥。
真可谓是“无心插柳柳成荫”,没想到原本只是附带着卖的水泥,生意却是出乎意料的好。冯小龙从中又悟出了商机:用水泥的同时,必定少不了钢筋,可不可以连钢筋一起卖呢?从未接触过钢筋的他,开始了解市场行情,又向内行人讨教相关的知识,什么叫线材?造房子最普遍用的是什么规格?哪里可以进货?摸透行情后,冯小龙显示出常人少有的魄力:举债10万,用于周转,做起了钢筋生意。要知道,那是1992年,这笔钱,够在宁波市区买两套住房了。
最初的钢筋货源,来自慈溪供销社。随着农村建房的普遍,市场需求量增大,货源常常得不到保证。冯小龙便琢磨另辟蹊径,直接从厂家进货,这样主动性更大,价格也肯定会更低。经过一番考察,找到了北仑的一家轧钢厂。果然,因为少了中间环节,价格便宜得多,数量也能保证。就这样,不到一年时间,借来的10万元本钱悉数还清。从烟酒到水泥,再到钢筋,冯小龙依靠敏锐的商业感觉和过人的魄力,随后的几年里,披荆斩棘,筚路蓝缕,挖到了创业路上的第一桶金。
多年后回忆起这一段历程,冯小龙感慨地说:“多亏改革开放政策好,只要你摸准市场,想卖水泥就卖水泥,想卖钢材就卖钢材。要是没有改革开放,一个农民哪里可以做这样的生意啊。”
眼光独到,跑赢市场
慈溪这块土地,素来以民营企业发达著称。上世纪九十年代,各种各样的企业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看着身边一家家工厂的开办,冯小龙按捺不住了。想想进货时碰到的种种坎坷,有时因为工厂生产来不及没现货,往往一等就是好几天。“既然货源这么紧张,开办一家轧钢厂是不是很有销路呢?”他在心里暗暗盘算起来。
冯小龙性格有个特点,认定的事做起来一往无前。他先是摸市场,确认产品供不应求后,开始四处奔走,资金,设备,技术,样样都要落实。毕竟几十年来一直与土地打交道,接触钢铁只是最近的事,怎么说也只是个“半内行”。更何况,办工厂这事,以前真的是连做梦都没想过,所以这起步的难度可想而知。
有道是“有志者事竟成”,冯小龙联系了福建一家钢铁厂,对方以设备入股。他又从别的厂里请来几位技术人员和经验丰富的工人师傅,1993年底,福建钢厂和龙山冯小龙合作联营的“福龙”轧钢厂成功开办,一位农民企业家的事业之路,也从这里正式开启。
工厂开办的第二年,也就是1994年,福龙轧钢厂年产量超过10000吨,算是有个良好的开端。但是冯小龙不满足于小打小闹,1995年,他果断投资300多万元,对轧钢厂两条自动流水线进行了技术改造,钢产量从班产二、三十吨一下子猛增到100多吨,每吨成本也下降了100多元。至此,企业上了一个台阶。看着四溅的钢花,冯小龙的心里也乐开了花。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1998年,同类小企业盲目上马,引起产能过剩。同时,基建规模也相对压缩。市场需求的缩小,使得轧钢厂大量产品积压。此时,福建那家钢厂已经因故退股,厂名也由“福龙”改为“神龙”,这就意味着,所有压力都由冯小龙一个承担,困难可想而知。
已成为冯小龙好帮手的儿子冯强,深深理解父亲的难处。初为人父的他,毅然把女儿送到江苏外婆家,让外婆暂时抚养,自己可以专心致志地帮助父亲全力打拼。在江苏的短暂几天里,偶然发现,当地一家规模和神龙相当的钢厂,销售额却要大好几倍。深究其原因,那家厂的产品与神龙不同,神龙主打产品是线材,而那家企业生产的是螺纹钢。
冯强突然明白,厂里目前的产品结构中, 6.5毫米的线材占了很大比例,但线材只适合用于传统的多层建筑。随着楼越造越高,各种规格的螺纹钢需求也就越来越大,而厂里这方面相对薄弱,产量占比不大。于是他急匆匆赶回家来,与父亲商量。父子俩客观仔细地分析了市场后,达成了共识,认为螺纹钢可能是未来相当长时间内的主流产品。而且因为技术含量相对较高,附加值也更高一点。做事从不首施两端的冯小龙当即拍板:进行技术攻关,加大螺纹钢产量。
厂里原有的螺纹钢生产设备,产能上难以适应结构调整的需要,质量也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冯小龙说:“办企业不是开大排档,今天开明天停,办企业要把眼光放远,要始终贯彻质量第一。”于是,在资金并不宽裕的情况下,咬牙投入200多万元改造设备,保证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可靠。
事实证明,这一决策正确而及时。通过变革,调整了产品结构,更适应了市场的多元性。而且新设备生产出来的产品,用途广质量好,深受市场欢迎。这样一来,不仅盘活了企业的资金链,还在客户中树立了“神龙”的品牌,为后续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崇尚科技 重视人才
现代化的钢铁企业,绝不是传统的“傻、大、粗”概念,而是处处需要精细的科学技术。冯小龙通过几年的实践,深深明白了科技对于一家企业的重要性:“现在种田都要讲科学,何况一家钢铁企业。”他多次在会议上对员工们这样说,锐意加强企业科技力量。
冯小龙之所以对企业加强科技力量有决心和底气,除了主观上理念的转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他有了一个懂行的好参谋,这就是他的儿子冯强。从小耳闻目濡父亲创业全过程的冯强,在经营管理上学到了一身本事,但自己总是感到缺少更为宏观的全局观念和更为深邃的经营目光,于是就有了再进学校深造的念头。冯小龙对此极为支持,冯强就硬生生从繁忙的事务中挤出时间,去浙江大学攻读工商管理硕士。学成回来后,果然对许多经营策略有自己的独到见解,让冯小龙有了如虎添翼的感觉。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生产出优质的产品,设备是关键。冯小龙不惜血本加大投入,1999年,他投入5000万元,对生产设备进行全面的技术改革,采用当时国内领先的全自动连轧设备和双线连轧生产工艺,保证了产品质量的稳定、优质。2001年成立的神龙特种钢制造公司,更是以高起点亮相。公司采用国内先进的偏心炉底电炉生产工艺和连铸工艺,并且拥有全套进口质量检测分析仪器,使企业一开始就占领行业的制高点。
“设备先进了,人更不能落后。”冯小龙软件硬件一起抓,身先士卒带头学技术。轧钢项目改造之前,他多次与儿子一起,去一些科研院所、高校、大型钢厂,向教授、科技人员请教。为了更加合理安装设备,父子俩带着工程师多次走访省外拥有同类设备的企业,听取他们使用实践中得出的经验,有利于改造的进一步完善。特钢厂投产之前,冯小龙专门聘请了几位高级工程师,与设备安装企业一起,对生产工艺进行跟踪。与此同时,还制订了一整套完整的考核体系,结合先进的分析仪器等设备,整体上保证了产品的质量。
看着冯小龙走南闯北四处奔波,熟悉他的一些老朋友劝他:“你一个董事长,还为这些技术上的事奔波啊?不是有技术部门专门负责吗?”冯小龙回答道:“正因为我是董事长,就更要搞明白技术上的大趋势新动向,否则怎么作决策呢?”果然,此后不久,国家产业结构调整以及环保要求的提高,许多旧的设备被限制、淘汰,一些不合要求的小企业被限期整顿,而神龙公司却顺利通过各项检查。这时,那些劝他别管技术的人才恍然大悟,要是没有平时的四处讨教,没有关注最新的技术动向,关键时刻怎么能作出正确的抉择呢?
冯小龙认为,一家企业的科学技术水平,设备是一个要素,人员素质是另一个要素,两者缺一不可。他不但自己主动加强学习,还通过“外引内培”来提高全员科技素质。“外引”是指出重金从外部引进科技人才,包括从技术力量雄厚的大企业里聘请多位专家,作为神龙的技术顾问。有了这些坚强的后盾,不管是技术改造,还是平时碰到的疑难杂症,都能迎刃而解。同时,由于这些科技人员知识丰富视野开阔,及时掌握国内外最新动态,对公司发展中的方向和关键点,能提供很有价值的参考意见。而“内培”则是重视对包括冯强在内的员工技术素质培养。公司多次选派基础好、有上进心的青年工人,去大专院校培训进修,再由这些骨干带动班组的其他工人,从而全面提高员工的技术素质。这些年下来,“外引内培”策略收到明显效果,目前,神龙集团有高级工程师21人,各级技术人员80多人,技术力量不可小觑。
为在公司上下形成一种敬业爱岗、崇尚科技的风气,冯小龙特别注重对青年员工的培养,让他们觉得在神龙公司工作有前途,有奔头。“在培养青年人这方面,我的想法可能与别人有点不大一样。”冯小龙说,很多企业看重文凭,看重学历。而他觉得,工作热情和实际工作能力才应该放在第一位。“自己企业里一步一步培养出来的管理人员,不但对企业情况熟悉,更重要的是对企业有感情。”老家在湖北的张世友,1997年来到神龙公司以来,从最基础的拉钢筋岗位开始做起,无论做什么工作,都刻苦钻研,尽心尽力。并且以企业兴旺为已任,多次提出合理化建议。冯小龙对此一一看在眼里,几年前就提拔他当上了集团下属铸造公司的副总经理。贾考华22岁就从江西老家来到宁波,这位会计专业毕业的年轻人,不管是统计岗位还是会计岗位,都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做好公司的内当家。现在,他的岗位是董事长助理,真正成为冯小龙的左臂右膀。
不拘一格,任人唯贤,这就是冯小龙朴素实在的用人之道。
高屋建瓴 多元发展
企业的发展有多种形式,有单一的,有多元的,冯小龙接受冯强的意见,选择了“一业为主,多元发展”的战略思想,并由冯强具体执行,为集团发展谋篇布局。
在钢铁行业里时间久了,各种信息也掌握得越来越多。冯强了解到,宁波市每年产生废钢大约60万吨,这些废钢是极好的再生资源,却大部分都被外地企业收购。他凭借跟随父亲多年练出的行业敏感性,加上学校里学到的市场分析能力,从中看到了商机。2001年,神龙特种钢制造有限公司成立。2003年投资7000多万元,建设了特种钢生产线,采用偏心电弧炉和LF精炼炉连铸双流工艺技术,生产各种材质的模具钢、齿轮钢、弹簧钢、轴承钢,年产量达到40多万吨。
神龙的第二次产业拓展,却并不是主动选择,而是被动接受了。2002年,村办企业飞兰集团下属化工厂经营不善面临关闭,工人们眼看要失去工作岗位,不免有点焦急,纷纷去村委会打听消息,有些更是向村委会提出要求,希望能够给予一些保障。村里对此能够理解,却又无法解决,就来找冯小龙商量,希望他能够接盘。毫无思想准备的冯小龙一时不知何去何从,答应先考虑考虑。确实,从钢铁到化工,跨度着实有点大。对于这家企业的主要产品钴,喜爱古董的冯小龙只知道唐三彩里的蓝色有钴的成分,除此之外,一无所知。
新的课题摆在面前,喜欢琢磨的冯小龙又够忙一阵了。他找来好多专业书籍恶补化学知识,找相关专家咨询,四处了解化工产品行情,察看生产工艺流程。一大阵子忙碌下来,发现钴的用途广泛,这家工厂在业内也有一定的知名度,只要经营得当,可以起死回生。另外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如果企业关闭,几十名工人面临着失业的风险,这对于一个家庭,无疑是个沉重的打击。左思右想,最终接下了这家工厂。目前,这家名叫雁门化工有限公司的企业,年产氧化钴300吨,氧化亚钴200吨,“飞兰”品牌在同类产品中享有较高的美誉度,远销全国二十多个省市,还出口美国、荷兰及东南亚诸国。
宁波地区注塑机、机床行业发达,大型浇铸件需求大,冯强力主进军这个行业,得到冯小龙首肯后,2015年,神龙集团控股的乘龙铸造有限公司成立,主要业务为大型机械部件的浇铸。目前年产各类铸件总量达到3万吨,最大铸件重达86吨。
大型机械零部件浇铸成型后,需要进行精加工,而这些零部件往往动辄几吨、十几吨,动输成了很大的问题。冯强顺水推舟,投资成立了智能装备有限公司,从事精密机械零部件以及大型机械零件加工。
专门生产工业气体的宁波慈东气体有限公司,以钢铁贸易为主的神龙贸易有限公司,集整车销售、售后服务、零部件供应、信息反馈于一体的宁波盈通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宁波乘龙钢结构有限公司……神龙集团的外延越来越大。对此,冯小龙有个很好的解释:“企业就像一棵树,主干要粗壮,枝叶要繁茂,这样树才长得茁壮。钢铁产业是神龙集团的主干,延伸出去的就像枝叶,有干有枝,更有利于集团这棵大树的成长。”
值得一提的是,神龙集团后期投资的企业,大都为股份制形式。“哪怕是神龙绝对控股,也要想方设法引进一些股份。”冯小龙说,多方参股不但能以强大的资金实力把蛋糕做大,更重要的是能够引进更多的管理人才,引进更多的“大脑”。董事会形式是形成正确决策、减少无谓失误的最好保证。
一个农民出身的企业家,经历三十年市场经济的磨炼,彻底摆脱了自给自足、小富即安的意识,在锐意进取的同时,既能够注重对新一代管理者的培养,放手让他们去干,又能够自觉接受股份制形式,形成海纳百川共同发展的理念,这,也许是改革开放带来的深层次意义上的变化。
已经企业与本人审稿
确认人:冯定龙
确认时间:2021年6月25日
企业盖章:神龙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