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74-87189651
邮箱
ningbosr@163.com
微信号
yongshanglishihui
赖振元
发布时间:2025-07-30 点击量:0
文/邬梦妍
从芸芸众生到卓越不凡的建筑行业领军人物,赖振元谱写了建筑界的神话。作为改革开放以来第一批从象山半岛走出来的甬商,他不断地为其亲手创建起来的龙元建设集团添砖加瓦,使其逐渐发展成为承接建筑业务突破500亿的中国民营500强企业。
16岁时,赖振元就在工程队干水泥活,常常因为干活太着急,让自己的右手受伤。为了不歇工,他日夜苦练左手功夫,在很短的时间里就练出了一手绝活。经过二十多年的风雨兼程,逐渐成立了一支由他领头的建筑队。当时这支建筑队归属象山县二建公司。这支建筑队给赖振元闯荡上海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他所在的象山二建承接下了上海宝钢一项打桩建造引水工程防渗墙的项目。
这项工程是在长江吴淞口的江水中,需要打下2.7万根9米长、40厘米粗的桩基,围成一条5.7公里长的铜墙铁壁,这是一项当时国内史无前例的国家重点工程。但在施工防渗墙时遇到了难题。负责施工的工程处长是宁波人,他知道象山建筑队在施工一项国防工程时,解决过类似的难题,于是找到象山县政府,寻求帮助。象山县政府随后又找到了象山二建,于是赖振元被要求带队去宝钢帮助施工,他知晓情况后快速制定了一份详尽周密的施工方案,提出了用当地长江泥替代景德镇黏土筑坝的创新方法。
1983年11月28日,赖振元带着首批工人和3000元现金,从象山坐了一整天的车后来到宁波,再从宁波港坐上海轮船,到达上海外滩的十六铺码头后,他带着工人们便马不停蹄地在工地上开始干活。正直初冬,寒风呼啸。他和工人们站在齐腰深的江水中打桩。潮起就爬上岸去,潮退了再下到水里继续打,一刻都不停歇。正是因为如此高的工作效率,他帮助及时解决了施工难题,不仅没有拖慢整个工程进度,还使得工期整整提前了7个月竣工,节约了资金90万元,受到了上海宝钢工程指挥部的高度赞扬。而由赖振元提出的用长江泥替代景德镇黏土构筑防渗墙的新工艺,也经专家鉴定,质量完全符合设计要求。这项工程也在后来获得了“1986年度国家质量奖金质奖”。
“质量兴业”打响金招牌
工程结束后,赖振元还想继续留在上海谋求新的发展机遇,于是,主管部门同意赖振元在上海设立象山二建上海办事处(龙元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办事处最初设在五角场政法路一处废弃的猪棚里,办公地点和宿舍连在一起,条件极为艰苦朴素。十几个人挤在狭小的空间里,脚下是烂泥地,头上是油毛毡,睡的是高低床,喝的是咸菜汤。
“那时谁都不曾想过,我们会从这个猪棚里起步,在大上海闯出一片天地。”赖振元说,当时的上海有着相当强烈的计划经济影子,外地人很难进入上海市场。眼见着在上海呆了这么些天,没有一单业务可接,温饱吃住都成了问题,赖振元心急如焚。为了尽快接到业务,他动员大家积极打听业务信息。功夫不负有心人。1984年6月,上海一家机电厂一位基建科长,曾经在象山当过兵,他们厂里正好准备进行办公楼改造和二车间翻建。凭借着多年的施工经验和画图、设计、计算等本领,赖振元对图纸提出了一些优化建议,得到了厂方的认可,将这一工程交给他们组织施工。这是龙元在上海自主承接的第一项业务。即使这不是一项庞杂的工程项目,但也使得赖振元和工友们信心大增。
为了节省交通费,赖振元花了20元买了一辆二手永久牌自行车,“除了铃不响,其他哪都响”,这辆唯一的交通工具带着他穿梭了全上海的大街小巷,陪着他一起见证了那段艰辛且充实的岁月。一次,他打听到位于杨浦区的上海第二教育学院要建造理化楼,于是三天两头往那里跑,不胜其烦地与负责基建的相关人员沟通,终于用诚心换回了一个投标名额。他不舍昼夜地研究图纸、编制方案、核算造价,最终以86万元的造价夺得该项目的施工权。这为龙元建设集团的发展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是龙元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项目。“就在这个项目开标的前一天,父亲病危。我想等开完标再赶回老家。可是,等中标的喜讯传来,父亲已经永远地闭上了双眼,没有见到他最后一面!”每每回忆至此,赖振元都会觉得这是他心中永远的痛。
1985年,上海市建设主管部门开展建筑市场质量巡查,龙元承建的第二教育学院项目也被列入检查范围。赖振元听到这个消息后激动不已,他认为这是一个向上海市行业领导和专家证明自己、证明龙元的机会。可万万没想到,检查组检查到一处顶部柱梁时,发现一个类似红砖的斑块,由此怀疑柱梁里面没有钢筋,或者偷工减料,当面对赖振元提出了严肃的批评。
检查组走了以后,他抡起18磅大榔头把柱梁砸开,以找出质量问题,追究施工责任。柱梁凿开后证明里面是有钢筋的,而且绝对没有偷工减料,只是有一块小红砖混进混凝土里了。这件事情令赖振元如鲠在喉。“如果我们连这么一点细节都把握不好,那么我们的施工质量如何保证?以后我们在上海又如何立足?”赖振元说。
在此后的岁月里,龙元凭借着“质量兴业”在上海打响了金招牌,业务来源渠道增多,甚至呈井喷式递增,一下子十几个工程同时开工,如火如荼。但品牌效应不能直接变现,也不能直接转化为企业的经济效益。
赖振元分析后发现,当时管理模式“责权利”不均衡,于是选择了一个项目试点“项目承包经营责任制”,效果出奇的好,不但马上扭亏为盈,而且工程质量也有很大的提高。1991年1月,他决定全面推行这种模式。1995年,龙元的业务承接从实行“项目管理责任制”前的不足1亿元,一下子突破了10亿元,连年夺得上海优质工程“白玉兰奖”,及进沪施工企业综合考评第一名。龙元一时成为上海及浙江建筑同行仿效的对象,上门学习取经者络绎不绝。
重新唤起龙元人的创业激情
进沪30多年来,龙元凭借过硬的工程质量,在此后、又先后荣获“鲁班奖”、“国优奖”、“詹天佑奖”、“白玉兰奖”等省部级以上优质工程奖项800多项,荣获各项奖励1000多次;连续30年夺得浙江在沪施工企业先进单位第一名,连续17年名列上海市建筑企业进沪施工企业综合实力第一名。
企业发展不可能一帆风顺,磨难是检验一家企业是否能走得长久的试金石。龙元曾经花3000万元投资过一个房地产项目,但由于种种原因,不得不叫停。之所以亏本也要叫停房地产项目,还是想坚持“一业为主”的理念,稳健发展,确保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抗风险能力。
“企业就像一个千钧重的铁球,你别看它现在很好、很平稳,那是因为我们给它提供了一个稳定的平台,所以大家都能扶住它,也不用花很大的力气。如果这个平台因为我们的经营策略不当,或者决策失误而发生倾斜时,你就是动用千军万马,也无法阻止这个千钧铁球的下滑,我们就会前功尽弃。”赖振元说,这个事之后他确定了“一业为主,做强做大”的企业发展战略。走小步,不停步,稳扎稳打,善作善成。正是因为赖振元一直以来秉持着正确的企业经营理念,龙元才能屹立不倒于象山半岛。
1991年,时任浙江省副省长的柴松岳在参观龙元承建的上海钢丝厂吴淞分厂时,毫不吝啬地赞美道:“这是我们浙江建筑业的榜样!从今天起,我们浙江的建筑企业不用去外面学习了,都到这里来观摩、学习。”2006年2月7日,象山县委、县政府召开弘扬象山精神、推进创业创新动员大会,赖振元被授予“经济发展功臣”的称号。
近年来,“质量兴业”让龙元在上海滩异军突起,“责任承包”让龙元的市场竞争力大增,“股票上市”、进军PPP又让龙元如虎添翼般的崛起,如何让龙元“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这个时候的赖振元又想起要创建“龙元杯”,“我要重新唤起全体龙元人的创业激情,像我们当初闯荡上海滩一样,再来一次‘质量兴业’。”
如果说赖振元恰好赶上了改革开放的浪潮,国家及社会给予了其良好的外部创业环境,那么他善于把握住机会,凭借着自己超前的创新力和极强的执行力,勇往直前无问西东,缔造了龙元建设集团的神话,树立了建筑行业的标杆。
已经企业与本人审稿
确认时间:2021年6月23日
企业盖章:龙元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