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74-87189651
邮箱
ningbosr@163.com
微信号
yongshanglishihui
陈海伦
发布时间:2025-07-29 点击量:0宁波与中国钢琴关系特殊:中国第一代钢琴制造工人,几乎都是清一色的宁波口音;中国第一台钢琴的制造者林炳炎,是宁波人;现在国内钢琴知名品牌,也都与宁波有着极深的渊源。海伦钢琴,作为宁波本土的上市公司,从品牌诞生算起还不到20年,就已经在国际和国内钢琴领域闯出了一番名堂。时至今日,它以数亿的实体销售额、数千万的线上销售额、国内500余家代理经销商、欧美300余家琴行和日韩60余家琴行代理销售的闪耀成绩,为中国制造在世界钢琴领域划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而引领海伦钢琴高速发展的,就是他的创始人,有着“钢琴教父”之称的陈海伦。
北仑少年初长成
陈海伦出生于1955年,因为家境原因,十几岁的他只能中途辍学。一个本应在学堂读书的少年不得不重新开始思量自己的人生。七十年代,宁波北仑一带农机厂建设已有了一定的规模,虽然人们生活水平还是比较低,但林林总总的小中型工厂还是让这个地方呈现出了欣欣向荣的景象。
摆在少年陈海伦面前的有两条路,一条是卖力气生活;一条是学到一门傍身的技能。卖力气,最大的程度就是维持生活的现状,而学到一门技能对他来说则会让以后的生活与前途充满更大的可能性。于是十几岁的陈海伦在征得家里人的同意后,独身去了当地一家农机模具厂当学徒了。七十年代初期的这个决定,可以说是陈海伦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
偌大的模具厂,大多数工人匠师都是年岁较长而且工作经验丰富的成年人,十几岁的陈海伦在这群人里面,显得有些另类。刚开始,除了帮师傅们打打杂之外,能做的也就是凭着自己的机灵和勤奋主动做一些不太起眼的小活和大家搞好关系了。由于陈海伦做事勤快、为人方面又讨得大家喜欢,模具师傅们竟也乐于在繁忙之中给他传授一些模具制作方面的操作技巧。除了师傅们的指点,他自己也在下班之余借着一些资料书籍摸索有关模具制造的东西。工作辛苦,但身在苦中的陈海伦却凭着那种通过学习来提升自己的劲头而从未抱怨过。
七十年代中期,赶上政府大力支持模具生产的好光景,农机厂生意越来越好,厂里面的员工也都更加忙了。就拿陈海伦来说,需要经常在生产车间和客户接待处两头跑,既要搞好模具生产,又要接待订货的客户,忙得不亦乐乎。虽然刚开始接待客户不算自己的本职工作,但时间久了,厂里面的领导自然也注意到了陈海伦在销售方面的才能。1981年,通过厂里会议的决定,陈海伦被提拔为销售科科长兼生产车间主任。这段时间,厂里面又扩充了人员编制,这些新招收的人员中,有一些在以后变成了陈海伦钢琴事业的得力助手。
开启乐器制造的故事
80年代中期以前,工厂所涵盖的业务主要是装潢五金,有些也会接到其他产品的一些订单,比如钢琴五金件。然而,就是这份当时看似不大不小的钢琴五金件生意,却在以后对陈海伦带领的工厂发展产生了极大影响。
1986年,由于改革开放后政策的变化以及市场体制的改革,原来的农机厂一下子分成了两个厂——一个农机厂和一个五金厂。陈海伦在这一变化之下成了五金厂的厂长,他带领着一批员工来到了宁波北仑大碶万秋山路,这里就是五金厂的原厂址。起初,五金厂主要生产电风扇之类的产品,但一段时间之后,大家发现自己生产的电风扇并不适应市场,业务呈现下滑趋势。这期间,陈海伦惊奇地发现五金厂的钢琴五金零配件的订单比较稳定,虽然盈利不是特别丰厚,但就当时的情况来说,钢琴五金件订单可以让企业度过这次难关。通过反复思量,陈海伦决定只做钢琴零配件,放弃其他产品的生产。
1986年9月,以陈海伦为厂长的宁波北仑钢琴配套厂成立,他们的主要客户就是上海钢琴厂,陈海伦和他的同事们也真正开始了钢琴有关的业务,同时,这也是陈海伦奋斗生涯中的一个重大转机。
90年代中后期,陈海伦发现,生产钢琴五金件所获得的利润已经达到了瓶颈阶段。这时,他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生产钢琴的核心部件——码克!陈海伦具有老一辈创业者朴实踏实的秉性,不过面对机遇与挑战,作风还是雷厉风行。2001年,经过多年的积累与准备,陈海伦成立了宁波海伦乐器制品有限公司(海伦钢琴股份有限公司前身),开启了自己与乐器制造的故事,并开始筹备生产码克。
“码克”又称共鸣盘,是钢琴最核心的部件,也是技术含量最高的部位。要解决技术难题,必须要聘请高技术人才,通过多方面的努力,陈海伦聘请到了具有多年钢琴制作行业经验的曾兴华担任技术开发总工程师。经过长时间的筹备,码克的研发和生产拉开了序幕。经过1000多个日夜工作之后,总工程师终于拿出了码克的技术图纸。陈海伦的配偶金海芬带领工人们开始生产码克,而他自己则开始跑业务。万事开头难,通宵达旦对那段困难日子中的他们来说基本上就是家常便饭。如今的海伦钢琴的技术骨干在回忆起那段岁月之时,也只是像唠家常那样一笑带过。
2003年,陈海伦企业的码克一经推出,就得到了欧洲高端市场的充分认可,引起了欧洲大批顶尖钢琴企业的关注和好评。从这一点,反映出了当时陈海伦对行业和市场的准确预见性。发展到后来,年产30000台的码克除了自用以及国内厂家的订单以外,还有一部分销往欧美和日本。
奏响民族品牌的声音
陈海伦走上生产钢琴整琴的道路,得益于一次偶然却又符合情理的谈话。当时的上海钢琴厂与奥地利的文德隆品牌合作,为对方组装钢琴,而一些钢琴零部件就来自于陈海伦的企业。因为生意上有所交涉,陈海伦与文德隆负责人彼得也彼此认识。一次偶然的机会,彼得和陈海伦谈到了国内钢琴制造技术方面的问题。彼得表示,尽管文德隆委托上海钢琴厂组装自己品牌的钢琴,不过就当时的情况而言,他们对其组装的钢琴质量并不是很满意。文德隆方面的失望也或多或少反映了一些当时国内钢琴组装的状况。
谈到后来,彼得突然话锋一转:“你的企业既然能生产出这么好的码克,那为什么不能生产组装出好品质的钢琴呢?”一语点醒梦中人,就是这次和奥地利负责人彼得的看似随意的谈话,才真正让陈海伦下定了生产整琴的决心,也让他正式开始了自己的钢琴制作事业。
2003年,陈海伦以自己的名字注册了“海伦HAILUN”钢琴品牌。他一直希望有中国的钢琴、有自己的钢琴品牌能真正站在世界顶级的钢琴舞台。在陈海伦眼中,品牌就代表着企业精神的一种归属,只有拥有自己的品牌,才能真正有机会在国际市场占有一席之地,才能真正反映出自己创办民族品牌的决心和意念。
虽然海伦钢琴当时在国际市场上颇为成功,也获得了不错的利润,但陈海伦始终没有忘记打造真正属于自己的钢琴品牌。2003年,公司开始研发试制第一个型号钢琴HL121立式钢琴。经过技术控制中心技术人员与生产车间技术人员的协力合作,海伦品牌的第一个自有钢琴型号HL121试制成功,并很快投入生产。2004年,三角钢琴的研发与生产也纳入计划,HG178是海伦公司自主研发的第一款三角钢琴。值得一提的是,HG178三角钢琴在几年之后拿下了国际重量级奖项北美MMR声学大奖。由此开始,海伦公司也正式进入系列钢琴的生产研发阶段。
从2003年至2009年,海伦品牌形成自己的钢琴系列研发和生产,在短短几年之间取得这些成果,不得不说是一个传奇。然而,在此之前二十多年的钢琴配件生产以及钢琴核心部件码克的研发与生产就是之后钢琴组装的积淀,也让陈海伦和他的团队取得后来的成绩成为可能。
经过几年的整琴生产,海伦和奥地利文德隆合作的钢琴颇有成效地开拓了海外市场。2005年1月29日,公司与欧洲总代理商合作的“奥地利维也纳-中国海伦钢琴城”隆重开业。同年,一架标有“海伦—宁波”的海伦钢琴进入维也纳金色大厅,海伦钢琴成为第一架进入维亚纳金色大厅的亚洲钢琴。次年,这架平台钢琴凭借完美的音色,成为继世界名琴“施坦威”、“贝森朵夫”之后又一个获得维也纳金色大厅永驻权的钢琴。
谁能想到数十年前一个一文不名的少年模具学徒能成为让海外华人感到自豪的“钢琴教父”?当陈海伦曾经立定的志向与决心一点点化为现实之时,他自己这个海伦公司的舵手或许也被这一路上的点点滴滴所感动。或许人的一生不需要回答那些假设的问题,毕竟当脚步踏在坚实的土地上面的时候,现实也就是这么的厚重、真实。
已经企业与本人审稿
确认人:陈海伦
确认时间:2021年6月21日
企业盖章:海伦钢琴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