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甬商
联系我们
了解更多详细信息,请致电

0574-87189651

邮箱
ningbosr@163.com

微信号
yongshanglishihui

或给我们留言
甬商代表
您的位置:首页 > 甬商文化 > 甬商代表

王文鉴

发布时间:2025-07-30  点击量:0

 

/王恬

七十多岁的王文鉴目光如炬,回忆往昔,缓缓道来:舜宇的追梦之旅,正是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春雷声中出发的。此后30多年间,王文鉴带领这家乡镇“小舢板”企业从4间厂房、6万元贷款、8个高中毕业生起步,凭借改革开放赋予的时代机遇、与时俱进的企业战略、不断拓宽的国内外合作、市场驱动的技术创新、以人为本的队伍建设、共同创造的企业文化,持续推进体制创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一跃将舜宇发展成为中国光学行业的“隐形巨人”。

壮年创业,一往无前

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的大潮正澎湃兴起。王文鉴所在的余姚县城北公社准备与浙江大学光仪系合作,创办一家科技型企业。当时王文鉴是城北公社电容电器厂的质检员,他的能力得到公社的公认,公社领导认为新企业的掌舵人非他莫属。王文鉴接受了挑战,决心不负重托,全力以赴办好这家企业。1983年9月,他带着8名高中毕业生前往浙大学习光学冷加工技术。1984年10月,37岁的王文鉴带着6万元的贷款,利用原城北胶木厂的4间厂房,将舜宇集团的前身——余姚第二光学仪器厂办了起来。

  创业初期,王文鉴生产傻瓜相机镜片等极为基础的光学产品,并靠着为浙江照相机一厂提供镜头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要在行业中站稳,得有过硬的本领。为此,王文鉴再次派人到浙大培训学习,并请来专业人士传授经验。

  1988年,王文鉴团队与浙大光电技术开发公司成立了科技生产联合体,通过产学研结合,掌握了光学领域的核心技术,并研究生产出了光学镜头、显微镜、望远镜等20多种光学元器件产品。同时,公司先后与多家港台企业合作办起了合资企业,在扩大规模的同时,技术与产品得到了质的提升,开始向实力雄厚的大公司供货,市场也逐渐拓展到了美、日及西欧一些国家和地区。

  1994年,余姚市第二光学仪器厂实行股份制改造,更名为浙江大学余姚光电(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此时,公司销售额达6000多万元。但王文鉴的雄心壮志并没有止步于此,他开始向其他业务进发。短短一年内,他闯入节能灯、通信电缆交接箱、工业陶瓷、温控设备、消防器材等等新领域。但可惜接连碰壁,这一战,他不但没能赚到钱,还赔了800多万元。

“梧鼠五技而穷。”这次失败的并没有让王文鉴失去斗志,他痛定思痛,决心专注于光学产业。而这一决定,也让后来的舜宇光学大放异彩。

 

不求虚名,甘做“配角”

王文鉴曾经说过:“一部电影,不可能只有主角。配角演好了,也照样光彩照人。零部件做得好,能提高终端产品的身价,照样有很大的市场。当人家用了你的镜头感到自豪的时候,你就成功了。”

在舜宇发展过程中,王文鉴开辟了独特的“配角”思路。对于广大消费者来说,那些名牌产品无疑是市场上的主角,然而主角也是需要配角来进行烘托的。王文鉴开始主攻自己的镜头研发,先后在车载镜头以及手机镜头等方面做到了全球领先,并且成为了包括宝马、奥迪、三星、华为、苹果等一众名牌厂家的镜头供应商。

“当时舜宇并不缺钱,甚至资金富足,但市场上对于舜宇的估值有较大的偏差。上市不仅是为了提高舜宇的知名度,也是为了让舜宇成长为一家国际化的企业。”王文鉴说。

在这一阶段中,舜宇不但业绩和估值成数十倍暴涨,并理顺了公司产权股份及体制问题,打开资本化和国际化经营的崭新局面,产品行销全球40多个国家及地区,与三星、松下、美能达、奥林巴斯、卡尔蔡司、LG及三洋等国际知名品牌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在“配角”中成了名副其实的行业主角。

能做到这一步,成为“配角”中的“主角”,与王文鉴最为看重的自主创新是分不开的。

仅在2018年,舜宇科技在研发方面的支出就达13.6亿元。截至2018年,舜宇集团已持有专利958项。在特种镀膜技术、光学非球面技术、嵌入式软件技术、3D扫描成像技术、三维超精密振动测量技术等核心光电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上一直处于行业领先位置,公司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行业龙头地位不断巩固。

后来舜宇集团又陆续收购了国外的很多著名镜头生产厂家,并且吸取了他们的先进技术。截至2020年,舜宇集团在车载镜头、手机镜头、光学镜片等领域的市场占有率位居全球第一手机摄像模组市场占有率位居全球第二。

最近,随着手机产业的突飞猛进式的发展,舜宇集团的产业也随之越做越大。2007年舜宇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时,市值为38亿港币,到2021年,市值最高达2700亿港币。随着公司业绩的持续增长,在可以想象的未来,舜宇市值的增长故事还将继续。

媒体对舜宇集团如此评价:他们的未来前途无量。

 

钱散人聚,共同创造

“舜宇发展靠什么?”“靠人。”“人从哪里来?”“钱散人聚。”“人来了怎么干?”“共同创造。”每当有人问及舜宇成功的秘诀时,王文鉴都会如此回答。

当时媒体有这样报道“隐藏在浙江的低调富豪,连门卫和厨子都可能成为身价过亿的富豪”。原因是舜宇集团在上市的十多年里股价以百倍的速度暴涨,而当时可能以低价购买舜宇股份的员工,身价也随之暴涨。

王文鉴回应道:“如果公司的股份都为我所有,我只让别人来为我打工的话,怎能留得住人,人家又怎会诚心为你呢?若是有更高的薪资等着他们,那我将会面临着财聚人散,这又有何意义呢?企业的财富是员工们一起所创造的,利益也应该大家一起共享,这样才会风雨同舟,万众一心,这就是财散人聚。”

1994年,在股份改革之际,舜宇划分了股份,350名员工全部成为原始股东;2003公司出台《人才评价与激励制度》,300多人获得奖励股份共2000多万股。2007年,舜宇光学在香港联交所上市,成为国内首家在国际资本市场上市的光学企业,几十位亿万富翁和几百位千万富翁诞生了。2017年,在其上市十周年之际,因为他的股票价格从最低点到最高点增长逾百倍,被人们称作“十年百倍股”。即便是十大消费龙头股的贵州茅台,10年间股价从80元涨到1720元,仅仅上涨21倍。舜宇却成就了“百倍股”的神话。然而,王文鉴本人持有股份不足4%。

王文杰是舜宇引进的第一位大学生,1989年进入公司,如今已是集团执行董事、常务副总裁。虽然名字相似,但王文杰与王文鉴毫无血缘关系。不仅如此,舜宇的领导层中没有一位是王文鉴的家族成员。其实早在1991年,王文鉴就提出企业用人要防止“任人唯亲”。他认为,民营企业老板绝不能把企业的钱当成自家的钱,因为一旦用钱不当,受影响的不光是家里的几口人,还有千百位职工的生计。为此,王文鉴坚持通过公平的选拔机制,大量引进高层次人才。

同时,王文鉴认为许多家族企业会让下一代来传承,但是如果二代无心接任或者是缺乏管理才能的话,只会让企业变得衰败。所以,王文鉴的独子曾在舜宇集团的子公司担任中低级业务人员,后来也离职了。

现在舜宇集团的董事长叶辽宁,原是集团的行政总裁职务,他于2012年从王文鉴手中接过“接力棒”。延续创始人王文鉴的理念,避免“一言堂”,坚信“共同创造”的力量,公司所有重大决定都是集体决策,在集体智慧的努力下,公司销售额从1985年的19万元发展到2020年的近380亿元。为了留住公司人才,王文鉴把股权激励发挥到极致,真正做到了财散人聚。

1995年,因为杰出的贡献,当地政府奖励王文鉴一块280克重的金牌,结果他却让人把金牌打成了41枚戒指,自己留1枚,其余40枚全部分给了对公司有重大贡献的员工。三十多年来,秉持着“防止家族化”和“钱散人聚、共同创造”的理念,舜宇集团共进行了4次大规模股权激励,让2600多名员工拥有了舜宇股份。如今,大规模的股权激励已经成为舜宇的标志性举动之一,每年有数千人得到了公司赠与的股份。让员工成为股东,获得资本增值收益,让优秀员工不断获得公司股份,直至未来主宰舜宇——这就是王文鉴的人才观,他的心愿,是舜宇未来能够生生不息的根本保证。  

                                

已经企业与本人审稿

           确认人:王文鉴

                       确认时间:2021年6月24日

                       企业盖章:舜宇集团有限公司

Responsive image

版权所有 宁波市甬商发展研究会 2021 all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xml地图
浙ICP备2021032354号
技术支持:荣胜网络

地址: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月湖景区芳草洲甬商文化园
电话:0574-87189651 87189652
传真:0574-87317946
邮箱:ningbosr@163.com

Responsive image

微信公众号